经过中国汽车市场从燃油向新能源、从传统向智能的快速巨变,中国本土车企的变化很快,而跨国车企如今已经完成了构思,开始明确推进。
宝马、奔驰、大众的新理念均是为中国而变,在自己的第二故乡里进一步深耕市场,站位中国消费者需求进行思考和造车立项。日系车企也是紧跟德国车企的思考模式,本田cr-v插混的官降2万、日产奇骏e-POWER四驱的19万内起步价,以及其目标确定的新能源产品换装节奏,很明显能看出其态度。
从现状来看,越是厚积者越是有大爆发的可能性,从应对市场的新规划和新思路来看,有着深刻和宏大布局的企业,是在全球车市里经历过120年厮杀依然充盈活力的福特。
中国,会成为福特技术创新的能量源?
新产品矩阵,报告中提出的主线,它们都在描述同一件事:福特会在中国市场带来那些它特别擅长的优势技术,比如大马力、硬派越野、皮卡等,随着其优势技术车型在中国的不断投入,福特的品牌形象将逐渐有别于其他车企。因为,这一类新车,正是它最擅长的,护城河清晰可见。
不过,福特的野望并不仅限于此,或者说,只专注于产品、卖车,并不能配得上它内部对于中国市场“非常重要”的评价。所以,它想在中国做的,将不仅是发挥自己在传统时代的优势。
下一步的关键词将是智能、新能源。
在智能端,BlueCruise蓝智驾将是重点发力项目。
获得第一的原因是,强大且非常稳定的可靠性,像人类驾驶员一样顺滑的表现,实际驾驶使用感受明显更好。而它,将成为福特在中国市场里的重要布局,目前多款新车已经进行配备。
近140年的汽车发展历史中有一条铁律“在最先进的市场里不断竞争,拿到优势,才能在全球屹立不倒”,福特的新谋略也关于此。在中国市场中的竞争和创新,将提升其技术、营销、思维全方面的活力,随着攻克不同的难关,也会成为反哺全球的源泉。
中国,也是它通向全球更美好的必经之路
5月11日,福特与江铃汽车在南昌签署新框架协议,可以视为这一谋略的开端。接下来,新的协议将发挥充分利用江铃工程、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 结合福特遍布全球的成熟销售网络,助力包括经济型电动和燃油商用车在内的更多产品走向世界。
借由其已经被验证的高制造品质,此前已经向全球出口超过6万台的2022年全年表现,另外带着对中国电动汽车全球竞赛地位的认可,双向引力产生。
之中的关键词包括,从2022年到2026年全球投入超过500亿美元进行技术研发,将在2023年拥有60万辆电动汽车产能、2026年年底拥有超过200万辆产能,以及到2030年电动汽车占总销量50%的目标。
碳中和方面,福特是第一家在“制造2030”(Manufacturing 2030)上包含其全球供应链的美国汽车制造商,除尾气排放外,专注于减少公司运营、全球供应链设施、流程和用电所产生的碳排放。在这种理念之下,新的汽车供应商体系也正在升级和打造。
很显然,中国将是这之中的必经之路。7月初,福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官方表示,在全球新一轮电动汽车竞赛中,中国已经处于了绝对的领先地位。和宁德时代、江铃汽车的新一轮动作,是福特全球深耕的重要信号。
写在最后
福特和中国接下来的双赢,是可以预期的乐观。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将让目前枯燥无聊,不断内卷的汽车市场竞争产生新的变化。
当前的汽车市场,已经和此前的数码电子消费高度相仿,打开很多的车型都会出现同质化的“8155、OrinX、大屏、眯眯眼”,汽车正在丧失此前的标志性设计、品牌灵魂,反而成了配置表的大家来找茬。
从福特的计划中,则能很明确的看清,它想要做的是:
不要低质量的内卷,聚焦品牌优势,依托中国合作伙伴,加速电气化,扩大出口,谋划高质量的在华下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