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陆先生在广西某售车公司购买了一辆宝马x1。期间双方不仅签订了购车合同,陆先生也按合同要求交付了首付款并办理了车贷。谁知直到截止的提车日期,陆先生也没有提到车,还通过定位系统,发现自己的车竟被挂到了二手车行。
对此,售车公司给出的答复是,为了资金周转需要,对于无法按时提车的车辆,有权进行处置,进行融资。
去正规的售车门店买车,也签订了正规的售车合同,最后却险些要面临“钱车两空”的后果,事情发生在谁身上都很郁闷。若不幸因为对方的非法行为,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自然是不能忍气吞声的,要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维权。
无论是通过投诉到相关部门,让监管部门介入,还是诉及法院,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权,都能比认栽与吵闹更大程度地保障自己权利。
诚然,维权之路总是难走且麻烦,尽可能地避免陷入这般为难境地才是正道。购车之前,我们若能全面地了解售车公司的财务状况、诚信情况,或许能够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可是,该售车公司在陆先生事件前,已经是累案积身,但却仍有购车者前赴后继地陷入同样的陷阱,可见涉事公司并没有得到及时惩处。唯有严厉的惩戒,才能够让违法者规范言行,唯有及时的提醒,才能够让无辜者避免受害。
而购车公司把自身的资金困难转嫁给购车者,虽能够填补一二,却终究解决不了问题。最后闹剧愈演愈烈,不仅毁了自己招牌,还可能面临刑罚的追究。无论是什么公司,都得坚守诚信,没有原则地只顾营利,只会把自己推入绝境。
公司卖车交不出车,损害的不仅是购车者的利益,也在减损自身的口碑。购车本就是大事情,试想下,有谁会把几十万的购车款,轻易交付给信誉有损的公司。
无论陷入怎样的困难境地,保持诚信,维护客户利益,仍是公司的基本。唯有保住口碑与信誉,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如今,口碑信誉皆损,想要复苏实属困难。
在相关部门介入协调后,相信陆先生得以从困境中走出,而售车公司则是到了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时候。法治社会下,所有违法乱纪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惩戒,无一例外。
相信公正,又不能心怀侥幸,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对自己负责,当是消费者保护自身利益最有效的方式。
作者:都市民生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