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之时,当第一辆标准续航版特斯拉model 3从上海自建工厂成功下线,这条“鲶鱼”就此开启了位于中国的收割之旅。在写下文章《2020,谁来“阻击”特斯拉?》时,依稀记得末尾有这样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如果非要追问该问题的答案?
反观当下的现状,或许再次印证了上述观点。特斯拉的“鲶鱼效应”还在愈演愈烈,国产Model 3已连续多月交付量破万,而它也成功盘活部分潜在消费者对于那些主打C端纯电动轿车的关注,抓住风口的小鹏P7、比亚迪汉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而刚刚过去的8月,小鹏汽车因为处在赴美IPO后的“静默期”,所以并未公布P7销量,但参考前7月对应成绩以及前期累计订单数,估计仍能突破单月2000辆。
只不过在冲击高端化的进程中,该车型所对应的品牌营销、销售服务、产品推新,都依然令人捉摸不透,一定程度上也在拖累着比亚迪汉的继续走高,并给外界造成一种“不上不下”的错觉。
仍未学会的“高级营销”
近来,生活中出现比亚迪汉的共有三个时刻。第一次是在上周末进入某家位于闹市区的商场之时,直接能够看到比亚迪面积不小的一个展台,当中摆放着2021款唐 DM、汉EV。或许是因为前者推出已久且只进行了年度改款的缘故,并未吸引身旁友人的关注。反之那辆全黑色的汉车旁围绕着许多人驻足观看。
必须承认,当汉EV上市后仅从产品力来看,更大的车内空间、所采用的刀片电池、以及更加豪华的内饰用料,成为了它的优势所在。而顶配车型售价相较小鹏P7与Model 3性能版车型更低,也进一步提升了性价比,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关注。
而从近日微博上曝光的汉EV与美系某电动品牌车型的配置对照表来看,前者可谓完全“吊打”另一款电动车型。车身空间、动力扭矩、百公里加速度时间、电池容量、续航里程都明显高于竞品车型。
同时,二者在售后方面也形成很大区别。老实说,这样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够搏得部分前来看车“小白”的欢心,但是在大多了解竞品车型真正优势的消费者眼中,如此捧一踩一的做法实在难谈“高级感”。
因此,如不尽快解决上述“痛点”,持续发酵下必将损失一些耐心有限的用户。而这种种不利因素,也从侧面反映出,比亚迪在营销层面整体高级感的塑造上明显还是缺乏有效手段。
冲击高端的最大“痛点”
上市发布会中,当比亚迪汉以全新面貌亮相之时,就已知晓在这新能源市场仍在不断下行的时刻,前者身上究竟肩负着怎样的重任与销售压力。而从实际终端销量来看,或许并未达到之前预期高度。至于原因,部分经销商层面的“乱象”也成为了羁绊之一。
并且据某南京车主反映,由于该车型的热销以及现车稀少,经销商处存在收取额外费用的现象,以本人为例:上牌费为3000元、贷款手续费为4000元、强制店内保险为8500元。对比其它传统车企,该收费标准并不低。
更加讽刺的是,比亚迪汉最为直接的竞品车型小鹏P7、Model 3目前均采用十分便利的直营模式,全国统一定价,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各种乱收费的情况。因此,受困于经销商模式的制约,比亚迪汉在终端层面给予用户的体验并不优秀。而比亚迪建立已久的4S店体质与内部相关制度,在这新营销模式四起的新能源市场,确实限制了汉继续向高端冲击。
至于未来,比亚迪如果想要从根本提升品牌形象,经销商层面的每一处细节,都是需要攻克的难关。不然最终只能落得一个“产品力上去了,但是售后服务还停留在同级别末尾的水平上”的尴尬局面。
既然推C,为何选B?
众所周知,汉自推出以来就被视为比亚迪想要彻底转型,进军更高市场的标志。但是在具体推广过程中,除营销与经销商板块的能力匮乏外,后续产品推新的规划同样令人费解。
看到这里,不禁反问如果比亚迪汉定位于一款主推C端私人用户、重新建立车主画像的产品,那么再次将其推向B端出行市场是否约等于“自毁口碑”?因为多年以前,类似状况就曾发生。
思考过后,能够想到的唯一解释或许还是与比亚迪进入2020年以来整体销量的大幅度下滑有关。刚刚过去的8月,该品牌单月销量为36,782辆,相比2019年同期,微增2.4%。但1-8月份,比亚迪累计销量295,066辆,相比2019年同期,依然同比下滑23.14%。而汉自上市以来在终端取得还算欣慰的成绩,或许将成为剩余几月累计销量能否“回暖”的关键。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仍有许多不足与槽点,但是在汉的身上我们仍然能够清晰感受到比亚迪的努力。未来的某一天,相信所有人终将完全摈弃曾经的固有印象,并张开环抱迎接一个脱胎换骨、愈发高级的比亚迪。
文/崔力文
本文出处:玩车迷:https://www.wanchemi.com/作者:汽车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