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一张违章停车被拍的45度角全照
时间回到2018年底,当时有了购车的想法,首先说需求,本人想买一辆三厢轿车,SUV普遍价格偏高,且油耗也高。老婆想要高大的、空间大的SUV,理由是坐着不挤,再说预算,裸车12万以内。
前期看了本田凌派和日产轩逸,大众的朗逸,丰田的卡罗拉、雷凌,多方面分析最后看中了轩逸的手动高配,实话说轩逸的外观、尺寸、价格、品质口碑、市场保有量等还是有优势的,无奈说服不了老婆,最后没选,重新选SUV,在这个价位下,可选的合资车很少,肯定有条友要问为什么不选自主品牌。
说明一下,因为工作的关系,对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研发能力,试验验证,产品质量控制,供应商管理和供应商质量水平有一定了解,简单的说两者造车的能力差距在10年以上,核心部件本土供方与外方的差距更大。
现在我们在电子产品、软件方面进步很快,码农做个几年到35岁都被退休了,35岁在机械制造行业里可能才勉强称上师傅,离专业水平还远着呢,所以电子的这些东西的难度没法跟传统机械制造相比,机械制造重在经验积累,投资大周期长想做好得几十年的积累,所以国内本土的工业基础很薄弱,大环境下也都沉不下心去做。自主品牌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系统匹配调试,NVH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不是我不支持国产,主要是想用起来省心,也无关面子。
扯远了,回到正题,SUV主要看上了两个,现代的ix35和起亚的智跑,兄弟两个是一家,都归现代集团,很多东西都是共用的,发动机变速箱,转向系统等,连价格也极接近,智跑比ix35的配置高点,同样的自动中配,2.0排量+6AT,智跑多了电子驻车、全景天窗、导航、道路救援呼叫、远程启动、车联网、6个扬声器、自动空调、空气净化等,但有个缺点,品牌不如现代,量小,本地没4S店,刚关了一个。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ix35。
说说用车感受:
外观:这个我看着还行,其实我对外观不是很关注,有人说很丑。
颜色:蓝的没货,就提了白色的,车身不长才4.4米,白色看起来显大。
内饰:塑料用的较多,基本都是塑料,初期一晒内部气味很大,现在好多了。比上一代降了几万块钱,这是降本的一方面。
中控台:该有的都有了,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座椅:仿皮的,前排带通气孔,加热功能没选,主驾电动调节,副驾手动调节,后排中间无头枕,听说是怕挡视线。我坐在车内看起来并不挡,我175可能座位调的高点。建议厂家加上。
空间:车虽然不长,但空间还挺大的,估计是压缩了一部分行李箱空间,这种取舍是合适的,毕竟行李厢用的少。后排放倒后放大件东西很方便,SUV的优势。
悬架:前后独悬,减震偏硬,SUV为保证过弯车身姿态稳定,悬架普遍偏硬,不过胎压调到2.3至2.5颠簸就好很多。
动力:2.0自吸匹配手自一体6AT,起步加速还是很快的,路上从来没被别人甩过。很多人不舍得踩油门就说车肉。在30和50码减挡位置如果油门刹车控制不好会有拖拽感,AT的都有这毛病。
转向:电子助力,中位感很强,自动回正基本无残余角。相比博越,标志4008,转向手感稍有点重,但换向比较安静。
油耗:大部分时间都是上下班开开,两年才跑了9900公里,估计很多人会说这里程数就没必要买车,哈哈,看个人怎么理解了吧,综合油耗在9个左右,表显还是比较准的,同事的逍客在8个左右。车重胎宽相对耗油,还跟个人驾驶习惯有关,我开的有点猛,从不在路上磨叽。
刚加的油跑到10个油,会慢慢下降
驾驶:碰到过几次急刹,ABS在大力急踩的时候会介入,感觉刹车踏板抖动。路上躲闪车辆也很有信心,专业点叫麋鹿测试。
机械手刹是被人吐槽最多的地方,鸡腿档把也不是很好看
底盘:提了车就让4S给喷了底盘装甲,这东西还是有用的,防锈降噪防石子磕碰。底盘布置很规整,带有发动机护板,唯一觉得不足的地方我觉得排气管路径上的隔热罩布置少了点。
两年了,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路况主要是市区、郊县、高速,周末偶尔跑几十公里农村坏路去钓鱼。因为钓鱼还刮蹭过底盘,被树枝刮过很长一道漆痕,也没处理它。车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没必要太认真,主要是要省心,开车不过激,躲坑,过减速带要减速,少原地换向,起步再换向,减少轮胎和转向系统过早磨损。
手机输入这么多快累死了,
想听听各位亲们对车有什么看法,请分享一下吧
#现代汽车# #车# @北京现代
作者:孟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