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车帝原创 李建萌
[懂车帝原创 行业] “纯电动车不是什么新鲜物件”,这个事实正越来越为人熟知。近两个世纪以前,电动车就已经初现雏形,在20世纪之初,电动车甚至还能在市场份额上压燃油车一头。但是安静、平顺、好操控的电动车,还没来得及一一发挥自己的长项,就先被沉重的电池和繁琐漫长的充电过程拖垮了。随着加油站的遍地开花,拥有近乎无限续航能力的燃油车迅速占据了上风,纯电动车便就此沉沦。
不过风水轮流转,在削减排放和调整能源结构的大背景下,纯电动车卷土重来。在一台现代化的电动车上,电池虽然还不算轻,好在提供的续航距离已然得体,所剩的矛盾主要集中到了充电上。那么现如今的充电环境又究竟如何呢?在过去一年中,笔者实地探察了数十个公共充电站,却遇到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魔幻经历。
厦门世茂广场星星充电站: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有遮风挡雨的车库,有尺寸宽大、数目充足的专用停车位,还有完善的消防设施,似乎除了少数充电桩不能正常使用之外,这样精心设计布局的充电站,已经算得上模范生。但如同桃花源一样,“好地方”最大的问题,就是当你想找的时候,可能真的找不着。
这座位于厦门世贸广场的星星充电站,充电桩均布置在地下一层的停车场出口处,刚好不巧的是,停车场的出口并不在世贸广场的地下,而是在居民区的地下。在充电软件上,仅仅给出了充电站的地址,没有路线指引,如果依照地址按图索骥,就会被导航软件带进沟里,绕进拥挤的小区,在地面上翻来找去,却完全看不到充电站的踪影。
殊不知充电桩确实就在脚下,只不过入口远在小区之外。从对面的双子塔下的停车场入口进入,从地库中穿行到出口,才能见到充电桩。有所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倘若一位路不熟的车主正急于在附近寻找充电桩,恐怕多半会心理崩溃。
广州北京路广百小鹏充电站:狭路相逢,冤家路窄。
五米一个标牌,十米一个告示,一个一个的路标箭头指着,告诉顾客充电站究竟路在何方,总够得到好评了吧?
坐落于广州北京路广百百货的这座小鹏汽车超充站,在用户引导上真的没毛病,远远地在商场外就能看到路标。不过稍一思量也不奇怪,这家开业已近30年的商场,停车区在12楼,自然得提早出来吆喝,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
但这里的充电体验,只能用“拮据”二字来形容。商场外设置了直达12楼的车用电梯,并且专门留出一部供充电车辆使用,挺讲究。但是电梯内的宽度有限,进进出出,得多留神,具体有多挤,看看充电站的评价就知道了。
12楼的东侧贴墙布置了一列充电车位,家伙什儿齐全,充电指南、禁止充电车型说明、桩桶、停车杆、灭火器,还有限高牌。限高牌不少见,地下车库一般限高1.9米,但是这些充电车位,由于上方有大量的通风和消防管路,有限高1.7米的,有限高1.6米,甚至还有限高1.5米的,且不说车能不能停进去,人站着都难受。
比较巧的倒是,小鹏自己的两款车型,在这充电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笔者也亲眼目睹了,一辆前来充电的理想ONE,正要停车的时候才看到限高标志,又坐了12层电梯悻悻而去,可谓是一场充电悲喜剧。把尺寸卡得明明白白,不能长,不能宽,不能高,这么变相挑客户的充电站可真是有手段。
北京大兴机场品牌专属充电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如果说,走过曲里拐弯的一段路之后发现不能充电,会让人产生被婉拒一样的失落感。那么明明全是空闲的充电桩,却都不能用来充电,只能让人干瞪眼。
作为北京的新地标建筑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大兴机场这样的优质流量入口,是各家车企的必争之地。在T1停车楼入口的黄金位置,奔驰和宝马两位老对手就在这里比邻而居,分别建设了“奔驰星驿站”和BMW品牌专属预约停车充电站。
两个充电站的装备水平不相上下,充电桩造型别致,快慢搭配,数量充足。如果不是充电枪上积攒的灰尘出卖了真相,旁人很容易会相信这两位要在新能源事业上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对决。
然后我们再来了解一组数字,两个停车充电站的车位总数约有50个,停放的车辆也有近30辆,而其中的新能源车型,都停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很容易数过来,两辆EQC,一辆BMW i3,而其中,也只有i3在充电。其余满满当当停在充电车位上的,都是燃油车。
当然更为微妙的是,在整个大兴机场的停车楼里,乃至周围1公里的范围里,奔驰和宝马的专属充电站,是唯二的两座充电站,但每天往来机场的新能源车,却络绎不绝。好似一场围城,想充电的车不能进,能充电的车却还没卖出去。
以上三段经历,算是比较有戏剧性。但在这之外,令人“会心一笑”的故事还有很多:
- 有空闲的充电枪,可充完电的电车占着位置没走。
- 充电桩好坏随机抽奖,因为连故障指示灯都是坏的。
- 一个充电桩贴四个二维码,下载完三个软件发现都不能用。
- 私营充电桩,临时充电也要办卡,去办卡,办卡地方还放假了。
- 充电桩一切正常,但是中午屏幕反光扫不到二维码没法启动充电。
- 电费1元一度,停车费20一小时。
- 看起来很正经的充电站,去了一看充电桩却是个空壳,没通电。
- ......
一个个听起来像段子一样的故事,其实却是新能源车主用车过程中的种种真实困境。将公共充电的难度和西天取经相比,恐怕也不算过分。既要有火眼金睛,挑出能用的充电桩;还要有卓绝的耐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要会辗转腾挪,为了争取那一个能用的充电桩;更要有天下为仁的慈爱胸怀....
随着充电设施鼓励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了充电桩的市场,国内的充电桩保有量也正飞速增长。但宏观层面的热火朝天之下,充电桩的用户们却还没有真正感受到温暖。充电站并非建成就完事,从用户视角出发,让充电过程轻松、便捷,充电站才算切切实实发挥了作用。只有充电的体验真能和加油媲美,电动汽车才有复兴可谈。
本文来源-玩车迷:https://www.wanchemi.com/作者:懂车帝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