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歌车主的故事:
因为《极品飞车17》这款赛车游戏,高中时代的我对汽车萌生了兴趣,也有了后来攒钱买方向盘开始玩拟真类赛车游戏的经历。以致于当现在有了买车的条件,“操控”、“乐趣”之类的字眼也一直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一年前买车的时候可谓是万般纠结,17万预算其实有很多购车选择,但一边要照顾家人的用车感受,一边又不甘于选择一款“大众脸”的车。
刚好当时奕歌上市,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我内心突然有一股莫名的认同感,相比C-HR/奕泽的“潮”字当头和探歌沉稳过度,奕歌藏而内敛锋芒的外观更能衬得起我而立之年的风格,奕歌在我内心的权重也慢慢升高。
明明是紧凑型SUV车型,却有着比同级别车型更长的轴距,空间上满足我的要求。后来去4S店试驾,动力响应、底盘紧致感瞬间就让我好感度爆表。
在操控方面别说是跟这个级别的SUV比,就算是和这个级别的轿车比,我也敢说奕歌丝毫不虚。
一波试驾后,我就敲定了要入手奕歌的事。当时考虑到预算问题,而且觉得顶配四驱系统在广州的作用不大,最后选择了次顶配,也就是两驱信念版。价格合适,关键是我觉得这款车的性价比在整个奕歌车系里是最高的。
买车到现在将近1年时间,开了差不多有1万3千公里。我基本上每天上下班都会开车,节假日偶尔跑跑山或者叫上朋友自驾游,甚至还上过一次赛道。
作为一个典型的90后,隐藏着好玩的基因,驾驶风格也比较“粗暴”。但遇上奕歌,这种“粗暴”却与它高度投契,它用好玩、硬核的驾控性能彻底征服了我。这一年来,奕歌也相当给力,基本没出现过任何毛病。
跑山的话奕歌的动力表现是完全没问题的,1.5T发动机的输出已经非常接近本田的1.5T地球梦了。奕歌搭载的这副4B40的发动机集成了三菱多项黑科技,更好地平衡了经济性和动力输出。
美中不足的是奕歌搭载的是CVT变速箱,低速大脚油门打滑的那种,虽然CVT的可靠性今非昔比,但是在追求运动乐趣的车型上用CVT……就当是为了家用而妥协了。
在今年4月,我还受邀参加了奕歌在珠海赛车场的专业试驾体验。而这次,也是我第一次下赛道。
通过试驾,我认识了不少奕歌车主。有句话叫,选择它的人自然懂选择它的你。奕歌就是这样的车,它可能比较小众,但选择它的人也很容易让你们成为朋友。
在专业的赛道试驾过后,当时给我的感受很深,奕歌的动力在赛道上确实有点不够用,毕竟是家用发动机和变速箱,而且接近1.6吨的车重也是不能忽略的,但底盘的表现却没让我失望。
当初买车的时候我就是被底盘“圈粉”,这次奕歌又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工程师在底盘调校上的功底。过弯侧向支撑充足,方向盘指向性高,底盘整体感强。
只要注意刹车温度,预留足够的刹车距离,原厂车也能让我这个赛道新手玩得不亦乐乎。
说完“动”的一面,再来说说“静”的。毕竟家里人买车可不吃赛道竞速的那一套,他们更看重的是舒适感。
奕歌的“眼神”够凶悍。信念版配备的远近光灯和日间行车灯都是LED灯源,“脸颊”部分的转向灯和雾灯也很醒目。
贯穿式的尾灯,辨识度很高,感觉就像是性能车的尾翼一样。这都是我觉得奕歌造型中最亮点的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平时我就喜欢开着奕歌走走停停,听听歌拍拍照,想办法在拥挤的人流中让自己的时间慢下来。而奕歌这类个性化的设计确实只属于小部分人,去到哪里都有一种“万里挑一”的感觉。
但奕歌最深的家人满意的是它舒适的空间和实用的安全配置。自适应巡航、上坡辅助,进一步降低了上手难度。360度全景监控影像系统,对于一线城市这种车流密集的地方是真的很管用,就连害怕开车的老婆大人也放心穿梭在狭窄的车道中。
分段式全景天窗、座椅加热功能、可调节的后排座椅、7安全气囊等等,都让每一次的驾驶更舒适和安心。
回顾买车以来这段时间,我和奕歌已经培养出一种特殊感情。每当在蜿蜒的山路上飞速前进,总会有一种并肩作战的感觉,战战兢兢地杀进弯心,屏住呼吸顶着油门出弯,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会让我回味无穷。
有人说,人生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一台不同的车。
于我而言,可能是更纯粹的86/BRZ,可能是更沉稳优雅的C级。但我肯定会把奕歌一直留在身边,因为第一次买车、第一次跑山、第一次下赛道、第一次全家出游……已经有太多的回忆在这台车上。
这份特殊感情,或许就是羁绊吧。未来,希望与它产生更多的故事和回忆。
作者:车茶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