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兰特提车作业:开惯了朗逸,再开朋友的伊兰特,终于发现大众和现代的差距

导语:开惯了朗逸,再开朋友的伊兰特,终于发现大众和现代的差距!

开惯了朗逸,再开朋友的伊兰特,终于发现大众和现代的差距

大部分人预算15万想入手合资品牌的紧凑型家用车,都会比较纠结选德系还是日系,还是选性价比出色的韩系,这个价位可以选到像大众朗逸卡罗拉轩逸思域等等,如果喜欢美系车的动力可以选到福克斯,那么到底哪款车更适合家用呢?我自己是大众朗逸的车主,前段时间刚好陪朋友提了一辆新款的伊兰特,下面就来说一说大众和现代的差距。

开惯了朗逸,再开朋友的伊兰特,终于发现大众和现代的差距

先来说说大众朗逸吧,我这台是1.5L自动舒适版,官方指导价13.9,我提的裸车价是11.6万,当时全部办下来落地是13万多。当初选这台车,主要还是比较喜欢大众的激光焊接,开关车门比较扎实,底盘很稳。

开惯了朗逸,再开朋友的伊兰特,终于发现大众和现代的差距

另外对于朗逸的空间我也是比较满意的,后排相对宽敞,1.5L自吸发动机动力谈不上有多品牌,偶尔踩地板油还是能有不错的加速感。爱信6AT性能稳定,皮实耐用。油耗的话目前开了4万多公里,表显综合油耗是7.1L/百公里。当然了,让我不太满意的地方是,内饰太过于呆板,发动机噪音比较大等。

开惯了朗逸,再开朋友的伊兰特,终于发现大众和现代的差距

再来说说朋友这台伊兰特,采用i-GMP平台的伊兰特,比领动更宽、更长,也更低矮轴距増长20mm达到了2720mm。重量也减轻了近50kg。LED自动大灯为全系标配,自适应远光功能则除了最低与次低配车型之外都会提供,灯腔内也不乏细致的设计,颇具进攻性的高亮暗色进气格栅与大灯相连,拉低了车头的视觉重心,也增大了机舱盖面积,走近后更像一台大车。

开惯了朗逸,再开朋友的伊兰特,终于发现大众和现代的差距

侧面造型可以看出,即使设计元素上强调运动感。但饱满的乘员舱和车尾,还是为车内空间做出了充分的考量。车尾比车头更厚实,切割感也更强。1.4T车型后备厢盖上还有黑色的”小鸭尾。排气也采用了单边共双出的布局。

开惯了朗逸,再开朋友的伊兰特,终于发现大众和现代的差距

中控台对驾驶员环抱感很强,坐进去会产生一些掌控欲。做工中规中矩,软质材料在关键位置上可以用得再多些。比如中控台顶面和前门板内侧采用大面积软质或织物材料。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可提供三种主题,色调有些单一不过显示效果还不错。各个驾驶模式的显示界面也有稍许不同。

开惯了朗逸,再开朋友的伊兰特,终于发现大众和现代的差距

前排座椅支持加热功能,支撑力比较均匀,时间长了不容易疲劳,主驾驶为电动调节。后排坐垫比较宽大,靠背角度适中,舒适度没问题。后排腿部空间相当宽敞,腿部大于两拳。

驾驶感受:车辆允许驾驶者用1800rpm的转速起步这时前轮基本没有发生打滑,比较平淡。140马力拉不到1.3吨的车自然得心应手,绝对动力不用担心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如何,对日常驾驶才更有意义。

开惯了朗逸,再开朋友的伊兰特,终于发现大众和现代的差距

等车开始跑起来,转速超过2000rpm的时候还会有个爆发点,并一直持续到5000pm出头,都有不错的加速感。它对动力的梳理方式并不像大众那样注重爽朗直接的输出,而是竭尽可能保证轻快而柔顺。尽管悬架调校偏软,在全力制动时车身姿态也被抑制得比较到位。

开惯了朗逸,再开朋友的伊兰特,终于发现大众和现代的差距

虽说底盘是注重舒适的柔和调校,转向反应也滞后。不过绕起桩来的姿态和节奏控制得还都不错,不运动但特别好控制。伊兰特在麋鹿测试中的表现比预想得更出色。极限状态下车头没掉链子,车尾可控性很高,电控系统柔和但有效。

开惯了朗逸,再开朋友的伊兰特,终于发现大众和现代的差距

总的来说,开完大众朗逸再对比现代伊兰特,两款车都是非常出色的车型,经历过大家的筛选从销量也能看出来。朗逸的动力比较中规中矩,后排空间是亮点,底盘扎实。而新款伊兰特的设计非常讨人喜欢,整个车非常显大,更像是一台B级车,做工用料比朗逸更厚道一些,1.4T的动力调教比较澎湃,最后大家手握13万会更喜欢谁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本文来源:玩车迷:https://www.wanchemi.com/

作者:老谢与您谈车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zacvip@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