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提车作业:为什么就算是生产力足够,电动车永远都是订单式生产模式?

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买的电动车,无论企业的生产力多强,但永远都有一个等车周期?

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企业为了规避库存车的风险,所以提供的都是订单式生产模式,下了订单企业才会排产,速度快的10天左右能够提车。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科学的答案,但这种答案的背后依然存在一种问题。

丰田最早提出的生产模式,就是在能够规避库存风险的基础上,让车辆永远处于不库存、有现车的状态,所以为了避免库存车其实是一个不够精准的说法。

极氪001有过一个案例,新车行驶3000公里,因为电量低于20%并且停放超过15天,车辆电池出现损坏,需要自费更换电池包。

电池包是电动车价值最高的零部件,高温、长期馈电、低温下的长期不使用都会影响寿命,所以这才是电动车无法大量生产的关键原因。

锂电池有一个致命的使用伤害,就是长期不使用一定会造成电池的损害,所以保证电池的“新鲜”非常重要,从下订单到提车只有10天时间,而且大部分电动车提车时电量都较为饱满,也是为了交付给用户更好的车辆。

电动车动力模组如果长期不使用,尤其是夏季超过40度的高温天气,电池馈电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电池的寿命,所以企业必须要抑制车辆的生产速度。

所以,电动车的库存车销售都非常迅速,多一天也就意味着多一天的风险。

当然,订单生产模式的另一个原因,是目前的定制服务非常饱满,从设计、颜色、座椅、配置到轮毂,细节定制非常复杂,一台车有无数种定制方式,比如说蔚来这种选装,现车未必能够打动消费者。

所以订单模式能解决所有问题,对于用户来说,无非就是等一段时间。

无论新势力还是传统企业,电动车基本上都是“无现车”状态,尤其是传统企业非常夸张,比如说奇骏e-POWER有订单无生产能力,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向发生改变,企业背后的供应链支撑不起来。

临时组建新的供应链需要时间,即便是两周时间,从组建到生产也能让用户等的头皮发麻,而且哈弗枭龙MAX、银河L7等车型也都存在这个问题。

电动化彻底推翻了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娇嫩的电池包自然也会打破原有的现车销售模式。

放在传统乘用车市场中,我们所有人都能接受库存三个月的燃油车,只要价格合适,因为库存的燃油车根本不影响使用,但库存三个月的电动车已经不建议购买,电池、动力模组可能存在问题,虽然厂家承诺质保,但状态有可能不良好的三电系统对于用户来说影响较大。

毕竟买车仍然是大件开支,对用户来说,品质稳定是第一要素。为了保证可靠性,企业也会规避所有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zacvip@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