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关注过奔驰的消息,如果有印象的话,就能发现最近关于奔驰的新闻关键词几乎只有“降价”二字。
以北京市场最近一周价格为例,奔驰a级、B级两款车分别降价9.40万、8.40万,C级直降9.9万,就连进口的奔驰CLS也要降价15万不等,全系优惠幅度在10万元左右,就连热销的E级都得降价15万元冲销量,而且要注意的是,上面降价的几款车还不是其羸弱的新能源车,而是奔驰的燃油车主战场。
当然了,降级也并非奔驰所愿,而是迫不得已。因为自2020年开始,奔驰的销量就已经出现了连年下滑,2019年,奔驰全球销量245万台,2020年216万台,2021年209万台,到了去年仅为204万台,已被宝马超越,成为全球“老二”。
答案其实很简单,奔驰现阶段所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尚无法扛起销量主力的角色,同时又还拖累自家油车的表现,而中国品牌汽车的崛起,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的突出领先优势,加之中国年轻消费者对于传统豪华品牌的不感冒,多重影响因素之下,奔驰在中国这一最大单一市场的销量,自然是一落千丈。
而奔驰更傲慢的,是这样简单换壳来的“新能源车”还要加价,有些甚至高达数十万元,这么“自信”的定价与非常一般的产品力,自然引起了消费者的抵制,于是在去年11月15日奔驰发布了调价通知,进行了非常大的让步,不过根据“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什么?”的道理,即使是最高20万元让价的诚意,也很难挽回消费者对奔驰新能源的信任。
至于原因,无非就是耍起“小聪明”,避免与中国市场上的“强手”正面碰撞,从而维护自己作为百年车企在新时代的尊严。
总体来看,无非是“傲慢”二字让奔驰将新能源想得太过简单,未曾发力产品,只坚信自己的豪华定位能再次发挥作用,殊不知在新浪潮的冲击下,其“高端品质”已然有些失色。
至于现在奔驰“燃油”与“纯电”的连番降价,在现阶段来看确实有一定作用,但是长远来看,降价伤害的是其能打出高溢价的“品牌”,至于其之后能否推出新产品绝地反击,笔者认为难度并不低,而持续降价冲销量的结果,只是“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