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条“奥迪或将向中国车企购买电动车平台授权”的消息刷爆了行业圈儿。
据德国《汽车周刊》报道,为应对中国市场日益激烈的电动汽车竞争,奥迪正在考虑直接从中国车企购买一个电动平台的授权,以缩短其新车的开发时间。报道还称,奥迪目前正在就此事进行谈判。
随后,奥迪中国表示,“奥迪一直致力于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秉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四环品牌坚定践行在华承诺,推动互利共赢的本土化发展。奥迪将携手各方共同制定战略方针,共创成功未来。”
在网友看来,这样的回应“那就是默认了”。
诚然,当下中国电动车市场是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比亚迪一家独大。特斯拉、广汽埃安紧随其后。长安、五菱、吉利等自主品牌同样在电动化领域不遗余力,爆款频出。各大造车新势力争奇斗艳,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全球巨头集体陷入沉默,无一家在中国电动车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即便如此,今年前五个月,宝马和奔驰的新能源车分别卖出了36607辆和15930辆,都高于奥迪。
好端端的奥迪电动车,硬是成了“杂牌”。以至于,持续无法获得市场认可之下,一家奥迪4S店甚至挂出了“奥迪也有纯电新能源”的横幅。而这样苍白而无助的表述也引来了网络群嘲。
奥穆博表示,“奥迪目前高度依赖于中国市场,不过在电动车领域,奥迪在中国市场并没有竞争力。”
另需要指出的是,奥迪早就制定了电动化战略。根据规划,到2025年奥迪将推出20款新车,其中10款是纯电动车;2026年开始奥迪只推出纯电动车,2033年开始逐步停产内燃机车。
奥迪首席执行官Markus Duesmann对路透社表示,奥迪必须加快新车型的开发,以满足电动汽车需求的激增,特别是在中国市场。
有业内人士指出,选择与中国优秀的新能源车企开展合作成了切实有效的选择。直接购买电动平台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省了研发时间。
话又说回来,其实海外品牌采用中国车企的平台研发纯电动车也非新鲜事儿。
丰田已经基于比亚迪平台开发了bZ3;三菱基于广汽埃安V推出了阿图柯;smart基于吉利SEA浩瀚平台研发了精灵#1和精灵3;沃尔沃则基于SEA平台研发了EX30和EM90;宝马和长城合作的光束汽车也即将问世;福特也被传出,将基于长安EPA平台开发多款国产纯电车型。马自达也决定,通过和长安汽车的合作,打造全新的电动化产品谱系。
据博主爆料,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奥迪计划与智己在电动汽车平台上展开合作,购买平台授权。
该博主表示,智己是上汽旗下的高端品牌,而上汽本身也是奥迪的合作伙伴。从产品价格来看,智己的产品在20-50万元区间,这与奥迪主力产品所在区间基本重叠。这也避免了奥迪在使用中国本土车企的平台后,对其本身造成品牌伤害。
据悉,奥迪洽谈的涉及三电系统、下车体、智驾系统等智己电动汽车架构。
上汽集团相关人士回应称,目前公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如有重要进展并涉及上市公司披露要求,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相应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博主还表示,为避免市场受到波动较大,此次购买平台有可能会采取“南北分治”的差异化策略来进行。
届时,智己奥迪能否会继续延续下去,就要看市场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