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能源汽车有多火热?6月上险数据显示,当月乘用车销量196.88万辆,其中新能源占65.28万辆,渗透率为33.2%。一方面,新能源不仅出行成本低,驾乘质感也在油车之上。另一方面,新能源车型使用体验提升明显,尤其是在解决“里程焦虑方面”。

800V高压平台
纯电动车型推广最大的阻碍就是“里程焦虑”,缓解方法无外乎增长续航和提升充电效率两种。续航方面,多数产品都做到了600km左右,再往上就要考虑到电池的体积和重量,体积大会影响到布局,太重又会增加能耗,进而影响续航。于是很多车企在提升充电效率方面做文章。

以小鹏汽车为例。基于800V高压SiC平台打造的小鹏G9,搭配S4超快充桩(最大输出功率达480kW、单桩最大输出电流达670A)。可以最快做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而充电10%-80%仅需15分钟左右,作为参考,Model Y可以在V3超充桩上实现250kW的峰值充电功率,从0%充电至80%需要30分钟左右,差距显而易见。

那么,小鹏G9使用普通充电桩效果也会如何?按照官方说法,即便是400V充电桩,小鹏G9也能做到车端升压处理,让充电效率提升到更高水平。所以,不管使用小鹏自家充电桩,还是第三方充电桩,小鹏G9都会比其他纯电车型充电更快。最后,除了小鹏,其实保时捷、奔驰等品牌也都在逐步应用800V高压快充技术,国内,理想、合创的800V高压车型也将陆续上市。

比亚迪双枪技术
与小鹏汽车不同,比亚迪是通过双枪技术提升充电效率,目前已被用在了腾势N7和腾势D9上。所谓“双枪技术”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采用两把充电枪同时充电。即便是普通的公共充电桩,也能实现双倍的充电效率。从效果来看,腾势N7仅需四分钟即可充电一百公里,十五分钟即可充电350㎞,充电效率的确有明显提升。

并且,与使用高压快充平台相比,比亚迪的双枪技术有一定优势。比如适用性更强,普通充电桩也能实现高效率充电。但也需要注意,平时,找到两个相邻的充电桩不难,但也影响了充电车位利用率。而在充电高峰期,比如节假日期间的高速服务区充电站,能找到充电桩已经不易,更别提使用双枪充电。另外,如何使用APP一下子扫两把充电枪,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不管是800V高压平台,还是比亚迪双枪技术,确实都是提升充电效率的有效办法。在笔者看来,800V高压平台实用性很强,也会是未来方向。正如前面所说,不管使用专用还是普通充电桩,都能提升充电效率。

但也有短板,随着电压平台的提升,对材料的要求更高,这也是小鹏使用SiC碳化硅来替代硅基IGBT的原因,但这种材料的生产难度和成本都偏高,也因此整车成本较高,对于消费者来讲就是购车成本。

而比亚迪双枪充电方案其实并不新鲜,早在2017年就用在了自家的K8电动客车上,后来在叉车、重卡等车型上使用都是基本操作,也能理解,它们都是都是以充电速度优先。不过,这些商用车都有专用充电站,“一车占两桩”是常事,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在乘用车市场,充电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可能会成为“双枪充电方案”落地的阻碍。而在BMS电池管理系统和电芯材料上,也需针对双枪快充方案进行针对性的研发,使其能在800V高压快充平台上正常使用的同时,尽可能保证电芯寿命。降低更换电池所带来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