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会问自己,我们还需要一个高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吗?毕竟,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如此的拥挤、竞争已经如此激烈。可是总有企业,义无反顾的扎入这个拥挤的赛道,就像远航汽车。
从品牌发布到产品下线,远航汽车以绝佳的速度刷新着行业纪录,不得不说,对比那些PPT造车的企业,远航汽车还是非常努力且靠谱的。
可是造车这个事情,不是光努力靠谱就可以了,毕竟努力的那么多、靠谱的老实人也不少,可是成功的有几个?如果在结合远航汽车的现状和产品,大运集团远勤山董事长的高端梦,可能真的只能是一场梦。
一、没有品牌还没有实力如何高端?
如果不是圈内人士,听到远航这个品牌可能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是干嘛的。当然,就算是圈内人士,比如我这种资深媒体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也觉得无比陌生。这只能说明,远航汽车的品牌知名度真的太低了。对比普通消费者,高端汽车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更高,毕竟对他们而言,除了产品,更多的还有面子。
对于为什么要造高端车?远勤山董事长的说法是大运已经推出了10万元以下、10-20万元和20多万的产品,现在又推出远航品牌,提供更高端的产品。原谅我,其实我也不知道大运到底有什么出名的汽车产品。难道这不是还没学会走,就想跑吗?
品牌自身知名度低,那就完全不行了吗?其实也不一定,毕竟极氪、岚图、智己这些不都一路走过来了吗?可是这些都有实力雄厚的母公司集团在背后鼎力支持,大运集团有吗?
根据远勤山董事长的说法,大运集团原来在新三板融资了十几个亿,最后要到创业板,创业板为什么又撤回,因为发展新能源导致亏损,因暂有油车和新能源车在一起,盈利很小,按市盈率上市不划算。所以暂不考虑国内上市。第一步先计划从香港上市,等我们开始盈利很高的时候,再回到国内上市。我甚至有些怀疑,远航到底是想做车,还是有别的想法……
我只能说,这想法有些简单,简单的像个小孩子,华晨宝马卖的好,是因为它是宝马,而不是它与头部企业合作,而且,汽车是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不是堆料就可以造出优秀的产品、打造出成功的品牌。
二、颜值很重要,但是远航Y6有吗?
对于品牌形象的树立,远勤山董事长表达过自己的看法,首先颜值非常重要,在路上跑的颜值高的豪车,开过车的都想多看一下,尤其是30万以上的车对颜值要求很高;第二是开着要舒服;第三质量要很高、服务要到位;最后是技术要先进,我们合作的都是国内外大品牌,综合技术我们是第一。
对于这些见解,其实我是非常认可的,尤其是第一条,可是远航汽车并没有达到董事长的预期,就像首款产品远航Y6。
三、远航Y6下了血本,但是D级车市场真的不好混
远航Y6的长宽高分别为5270/2000/1500mm,轴距达到了3130mm,定位超豪华D级行政轿车,这样的尺寸足以和宝马i7、奔驰EQS比肩,预售价区间为32.98-52.98万元。
除了傲人的车身参数,这辆车还有什么亮点呢?800V超级快充、最高1020km的续航里程、3.5秒的零百公里加速、充电10分钟增加300km续航里程。
粗看下来,远航Y6确实下够了本,好像还不错,可是细细研究,除了堆料,基本上没看到远航自己的东西,1020km的续航是通过150kwh的大电池实现,而且到了这个级别,居然还是主打性价比的磷酸铁锂电池。
那么远航的标签是什么?找了很久,基本没有找到,或者其实没有。高端并不是只依靠单纯的堆料就可以达成的,堆料如果能够解决问题,中国汽车的高端之路也不用走这么久了,1+1=2的情况,毕竟只会出现在小学生数学里。
看完产品再来看看,远航Y6进入了一个怎样的市场呢?那就是比中大型轿车市场还要考验品牌的大型车市场,在中大型车市场,BBA的56E几乎是处于绝对统治地位,断崖式领先后面的产品。


国产新能源品牌这几年不是没有在这个市场进行突围,但是无一例外,鲜有成功者,最先突围高端纯电的蔚来ET7,月销也不过两三百台,至于后来的智己L7,早已泯灭众矣,月销只有个位数,所以远航Y6的这一次首战,颇有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感觉,勇气是值得赞赏的,但是结局可能是悲壮的。
车界视点:
对于远航汽车和远勤山董事长的行为,我们是赞赏的,可是结局,大概率是令人唏嘘的。不过在此,我们也还是衷心祝福远勤山董事长首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