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系列有很大可能性推出一款定位在比亚迪秦Plus和比亚迪汉之间的车型,现在暂命名为比亚迪秦L。关于这台车的信息公布的还非常少,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台明年上市的车型,而且从平台到动力,都会得到非常明显的升级,或者用全新来定义也不过分。
这台车就是要补齐比亚迪秦和比亚迪汉之间的价格空挡,而且产品实力不会差。根据曝光的信息来看,这台车会用上全新的P5混动专用底盘、第五代DM-i系统、CTB车身一体化电池设计等。就目前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这台车的实力应该又能搅动一下燃油车用户的增换购欲望了。
换新动力总成之后,能起到什么效果?
下一代动力,会有什么提升?比亚迪给这台车的定位,应当是舒适性取向的一台车,新底盘把原来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架,换装成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后四连杆独立悬架。这样的配置将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而且,从现在曝光的信息来看,这台车的尺寸要比现款比亚迪秦Plus大,车内空间的表现也会有提升。
更大的底盘空间,能带来怎样的变化?
参考现在比亚迪秦PLUS的插混和纯电版电池使用规格,是8.32kWh到57.6kWh的区间,那么在更大的底盘空间上,插混和纯电版的电池规格将会进一步提升,可能会提高到18kWh到85kWh这个级别(接近,但不会超过这个规格),也就意味着插混和纯电的续航里程,都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另外,这台车也会有用上CTB车身一体化电池技术,从而加强车身刚度也能提高车底盘空间的利用率,让电池最大化的装载。
迭代方向,更省油、小型化、模式切换响应更快。
现在骁龙发动机的热效率已经达到了43.04%,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第五代DM-i上,新发动机的热效率很有可能得到提升。在2023年开始,比亚迪在发动机的发展导向上,是更注重效率和降本两个发展方向。效率层面,1.5L自吸发动机能提升效率并且不提高成本的方案,基本上就剩下优化燃烧室滚流,这是提高热效率的基础;做双喷射系统也能提高,但与小型化、低成本相悖,可能性不大。还有1.5T发动机版本,既然给了更大的车身空间,就允许了这台发动机有稍大的体积,于是大惯量固定涡轮就有可能加入,来改善这台发动机的低效区间的热效率表现,也能起到省油的效果。
那么,理论上可以做到这么低吗?
省油,一直都是插混车的优势,主要原因就是可以用电能来完成一些日常城市通勤的工况,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纯电模式,来减少燃油的消耗,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但,在馈电状态下,部分插混车的油耗就没有那么理想化,原因在于油转换电能到输出动力的能量转换过程,会存在一定的能源损失,所以油耗才会变高。
1.在电量充足,电机驱动相当于纯电车;
2.电量不足时,保持中低速行驶,90%工况都是用电机来驱动,发动机相当于增程器,仅在高负荷时才会输出动力给车轮;
3.高速行驶,并联直驱为主,发动机直接驱动。
在馈电状态下,发动机输出的能量,会有一部分进行直接驱动车轮,一部分给电池充电。例如秦PLUS的双电机体系,一个驱动电机、一个发电电机,在馈电状态下,会有动能回收和发动机发电模式,变成一台油耗不高的混动车。那么此时在馈电状态下,能优化油耗表现的几个点,首先是发动机的热效率,其次是自身重量。
不用在意模式之间的切换逻辑以及响应速度,能优化馈电油耗的优先级是发动机热效率>电池或车身重量>软件策略。这里需要注意一个点,在车身尺寸增加的前提下,馈电油耗还可以下降。而这台车的升级思路,首先是换了第五代DM-i动力系统,其次是用了CTB一体化电池;也就意味着,发动机热效率有变化,其次电池与整车重量得到优化,在这两个指标的优化之下,馈电油耗降低0.8L每百公里,理论上是存在可行性的(以上为在一定标准的驾驶工况下的极致油耗)。
整体看下来,比亚迪秦L的主打领域依旧是舒适、经济、实用的取向,第五代DM-i的应用暂不会过多考虑性能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