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蔚来et9和问界M9相继推出。这两款车型最大的亮点在于发布会上,两家车企纷纷亮出核心技术肌肉。一时间,全栈自研再度成为各家车企比拼的新战场。】
撰文|张 弛、编辑|禾 子
岁末发布的蔚来ET9和问界M9两款车型,无论从其配置还是定价来看,其实都预示着来年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问界M9得益于华为技术的加持,在三电系统和智能网联技术方面成就不少。
在底盘方面,问界M9搭载的是途灵智能底盘,其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的技术路线,并辅以全系标配智能闭式空簧和CDC可变阻尼减震器,能够很好地兼顾舒适性和操控性。而多模态融合感知系统、HUAWEI 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和HUAWEI xMotion智能车身协同控制系统等多个底层核心系统的加持,让华为的途灵智能底盘达到更好的车身控制效果。
在智能驾驶方面,不依赖高精地图的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相比于之前的ADS 2.0,问界M9将会搭载全新设计的192线激光雷达,无论是在探测能力还是在快速响应能力上,相比于之前的老款激光雷达,性能更好。
在鸿蒙座舱方面,问界M9全车满配10块屏幕,同时小艺首次搭载AI大模型,在语音识别准确度和反应速度上更快。此外,业界首款车规级投影系统上车,配合32英寸升降式投影幕布,使得后排乘客在长途出行时能够享受影院级的观影体验,且能够达成不晕车与不伤眼的效果。而全新HUAWEI SOUND卓越系列带来的音频体验,同样也是遥遥领先。
在智能驾驶芯片方面,蔚来发布了其首颗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和目前全球最为流行的英伟达Orin芯片相比,算力达到1000+TOPS的神玑NX9031,可以一颗抵四颗来用。
对于车企来说,采用全栈自研的代价是巨大的。无论是问界M9背后的华为,还是蔚来汽车,在研发领域投入都是非常大的。
根据华为在2022年披露的年报来看,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至2022年年底,华为累计投入高达3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的规模。之前华为车BU的掌门人余承东也曾经透露,华为车BU平均每年保持100亿元的投入,其中70-80%都用在了智能驾驶领域。同样的,蔚来汽车,通过财报就可以发现,其单季研发投入都在30亿元以上,每年也是高达120亿的投入。对于还没有实现盈利的蔚来来说,这样的高强度投入,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李斌和蔚来管理团队不得不持续融资,来维持一定的现金储备。
其实不仅蔚来和华为,全球当前市值最高的特斯拉,同样是全栈自研的代表企业。芯片、座舱操作系统、包括电芯在内的三电系统、手机等,特斯拉也都有所涉及。后者甚至还把触角伸向了诸如星链系统、机器人这些使用范围更加广阔的领域。
今年国内汽车市场上的热闹,注定和一众外资车企无关。除了东风雪铁龙C6降价9万以及大众id.3将起售价格下调到了12.59万元之外,整个合资车企在国内的声量完全被一众自主品牌和新势力所压过。除了通过大幅降价,似乎传统车企再也没有了其他可以在国内市场吸引消费者的利器。
除了自研之外,无论是跨国车企还是国内的自主品牌,或许已经真的到了可以考虑和国内领先的车企的合作。如果不和国内车企合作,同时海外的技术导入未能及时跟上,那么其在国内市场可能会被逐步边缘化。
点评
从华为BU和蔚来的角度来看,虽然如今整体业务依然处在亏损过程中,但是以后除了卖车赚钱之外,同样能够通过技术授权来获得不菲的收益,至少小鹏和零跑已经把相关的道路走通。而无论是华为,还是蔚来,在产品力上和小鹏以及零跑,基本都处在一个水平线上。放眼全球市场,包括丰田、通用、本田、福特、现代、奔驰、宝马等,都有可能和国内的车企合作。赚To B市场的钱大概率比赚To C市场的钱要容易不少。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