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汽车时光进入倒计时,今年的车圈热闹非凡。
比亚迪、问界、理想、蔚来、小鹏、宝骏等品牌创造出本年度最多的话题,王传福、余承东、李想、李斌、何小鹏、周钘等车企高管俨然成为车圈的明星,劲爆的观点、频繁的动态、高调的姿态,这三大要素在不断的为车圈进行刷新。作为汽车行业从业者曾经每天要看的资讯是有没有新技术和新车型发布,或者有没有车辆出现特别的故障;而现在现在每早必看的资讯是有没有品牌高管又发雷文或者相互撕扯,车圈俨然成为娱乐圈,技术话题正在娱乐化。
你方唱罢我登场,属实令人目不暇接。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变化,曾经的车企创始人或高管可不会这样,那都是有相当自持的企业家的形象;说话做事几乎滴水不漏,即便有些特别的观点也不会公之于众,只是在企业内部消化。可是现在很多汽车企业但凡有屁大点事都要发个动态讲一讲,企业高管哪怕心情不好也开始通过网文博关注。
久而久之,这些依托于大企业的高管逐渐成为了关注度极高的网红。
就像是董明珠一样,那么目的就达成了。
所以企业造星的初衷当然是为“带货”,只是企业同样可以选择一些明星网红来带货,为何非得企业创始人或高管亲自下场搞营销呢?其实原因再简单不过,其一是只有创始人不会“跳槽”,达到一定位置的企业高管也不会轻易去做这种事情;同时企业创始人和高管更为了解品牌和车辆的营销要点,也更为专业,亲自操刀往往能直击痛点。
企业高管网红化能为企业营销带来新气象和更大的收获,企业高管网红们特别敢说,而且说了也没谁能拿他们怎么样。
有没有发现呢?
仍然以格力董明珠为参考,其公开讲到“美的不是格力的对手,如果我把它视为对手会觉得悲哀”,甚至以“小偷”等词汇去评价竞争企业。
这也就是董明珠说了,如果是第三方媒体或自媒体对美的或其他格力竞争企业进行如此评价,结果会怎样呢?毫无疑问。结果自然是成为美的公司的被告,会承担难以承担的舆论代价和赔偿责任。反之,由董明珠来说就很难去回应,其中原因不言自明。
只不过这样的变化也埋下了隐患,因为汽车企业和品牌营销可能会不断的刷新底线。
所以车圈还是有必要回到曾经的平静,汽车企业是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热衷于发短文、拍短剧、搞噱头,那汽车工业还何谈未来?而且要防止某些企业与品牌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寡头,一旦出现这样的角色则必然会带来技术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