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新车的内饰尚未披露。但据此前消息,新车将配备三块屏,包括11.9英寸的数字仪表盘、14.5英寸的中控娱乐屏和10.9英寸的副驾娱乐屏幕。
而动力方面,新车预计将采用前后双电机系统,综合功率280千瓦,并搭配100kWh的电池组,WLTP工况续航里程600km。
实际上,奥迪品牌基于PPE平台打造的新车已经“迟到”很久了。
最大的原因当属其母公司大众集团在“软件开发”上的拖后腿。
根据规划,大众汽车集团当前规划了4个纯电动车平台,分别是MEB、J1、PPE和SSP平台。MEB平台由大众汽车独自打造,主要面对中端车和经济型车市场。
J1平台和PPE平台由奥迪与保时捷联合开发,前者是基于大众高端燃油车MSB平台电气化改造而来,行业内普遍认为J1平台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平台。而后者却是专为高端新能源车型而打造的新一代纯电平台。
而多次“延迟”后,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型层出不穷,间接抢占了奥迪品牌新能源的市场热度。毕竟,奥迪在电动化转型上已经“迟到”太久了。
目前,奥迪品牌在售的新能源车型共有五款,分别是Q2L e-tron、Q4 e-tron、Q5 e-tron、e-tron和A6L新能源。从销量上来看,2023年前11个月,奥迪电动化车型销量前三位分别是Q4 e-tron 20596辆,Q5 e-tron 4416辆,e-tron 1865辆。
从整体的销量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奥迪纯电车型的交付量为12.3 万辆。作为对比,梅赛德斯-奔驰电动车销量为17.45万辆,宝马电动车销量21.7万辆。可见,在传统豪华品牌的阵营中,奥迪的新能源车型也并没有优势。
这些,都凸显出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窘境。
再加上,奥迪在未来的规划上摇摆不定。根据此前的品牌规划,奥迪计划到2026年推出20款新车型,其中一半产品将是纯电动车型。从生产计划来看,奥迪在2025年推出最后一款内燃机汽车,从2026年开始,奥迪面向全球市场将只推出纯电动汽车。
在中国市场上,燃油车走向衰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未来,奥迪品牌除了PPE平台的新车将聚焦新能源市场外,其和上汽的合作也会为新的产品赋能。据悉,奥迪将对上汽的纯电平台进行改造,计划于2025年发布三款新产品;在2025年之后,奥迪将和上汽共同开发全新的平台,并计划在2027年推出全新的产品。
在外界看来,奥迪品牌在新能源转型上已经落后一大截,想要迎头赶上实属不易。而奥迪品牌CEO也曾表示,自己在任期间的目标是在中国市场努力跟上竞争对手的步伐,将奥迪品牌曾经在燃油车市场的优势转移到新能源市场中。
但姗姗来迟的奥迪A6 Avant e-tron和奥迪Q6 e-tron能否为奥迪品牌带来关键的转折,还需要市场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