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刚刚结束,2024年万象更新,中国车市带给消费者最大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变革,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中,有主机厂消亡,其中包含传统造车企业和新势力,也有新人在不断涌入,比如华为和小米。
五年前有人说这将是造车新势力的时代,传统车企会在这些新人面前被打得抬不起头,但大象转身之后,呈现出的是令人窒息般的产品压力,传统造车品牌依然遥遥领先,未来属于成功转型的品牌,但不一定非得是造车新势力。
巨变之下,稳者当赢
在赛道上尽力奔跑的选手之中,上汽奥迪算是其中最为低调的一位,它可能是你最“陌生”的老朋友,它是豪华品牌,但从定位上又属于“豪华新势力”。
它坐拥燃油和电气双线战略,拥有上汽与奥迪的双重高质量背书,拿出了“实体电商生态”模式,并引入代理商与服务商伙伴加入上汽奥迪的新零售商业圈,可你却很少见到它在喊口号,也没有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什么大场面发布或者震撼的发言,这不禁让人想问一句,上汽奥迪在干什么?
如果更加细分的话,这些核心用户选择的是身为70 万 C 级豪华无框轿车的A7L,2023年11月,上汽奥迪A7L的终端销量数据在这一市场中排名第一。
超越新势力的共创,打造品牌想象力
2021年4月18日,上汽奥迪的亮相就肩负着“提升奥迪品牌的使命”,它有足够的助力,但实际上还是一张白纸,需要在既有的轨道之内探索出新的增长。
共创被屡屡提及,不仅是与投资人共同改变思路,一同用新方式去运营上汽奥迪的新零售商业圈,也要与用户共创。
从上汽奥迪车主俱乐部的成立,到品牌建设和一系列的活动,许多抉择权都被交于用户手中,从冬日的冰雪试驾到温暖时节的越洋帆船体验,有每周举办的线下体验活动、每天海聊的线上社区,还有上汽奥迪APP打造的一站式车生活,都是上汽奥迪不断进取与年轻活力品牌形象的映射,这一系列“慢动作”的影响都逐渐在成绩单上呈现。
顶级车企的造车态度,软硬实力兼具
软实力之外,也有硬实力。特别是在造车和技术的积累上,奥迪的硬实力表现有目共睹。
写在最后
先稳后升是上汽奥迪发展的必要历程。甚至说,2022年是上汽奥迪稳定基础的一年,2023年甚至到2023年下半年才是真正开始爬坡的时间点。销量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更何况不应该用发展了30年的豪华品牌标准去对待首款车型在2022年1月才正式上市第一台新车的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