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车市从年头卷到年尾,但车企内卷的势头似乎并没有停下来,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透过2024年初紧锣密鼓的各种新车发布会,以及多个品牌打响的“价格战”来看,“没有最卷,只有更卷”将是今年车市的主基调。
去年12月17日,在《中国汽车消费白皮书(2023)》首发仪式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主旨演讲中对2024年车市做了展望和预判。他认为电动车的普及带来汽车更新加速,中国4000万辆汽车年销量可期,发展空间依然充满无限想象。
一方面是当下已经能闻到的“硝烟味儿”,2024年车市注定“厮杀”将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却是可以想象到的蓝海增量市场,站在风口之上就能一飞冲天。
新能源是车市创新高的“助推器”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文简称中汽协)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达到3000万辆,同比增长幅度为6.3%。其中,乘用车销量预计为2350万辆,商用车销量预计为650万辆。
展望2024年,中汽协方面预测,中国市场的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乘用车销量约2680万辆,商用车销量约42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总体汽车出口量有望达到550万辆。
崔东树秘书长从季度增长这一角度解释了中国汽车销量的跃迁速度,他表示去年每个季度销量都比上一季度大幅提升,这并不是原有的增长规律,而是新能源汽车形成了这种增长态势。
的确,新能源汽车在去年可谓超神般的表现,尤其是在整个乘用车市场中,出口加新能源成为一大亮点。当自主品牌出口增长百万,国内增长百万,也就解释了自主品牌为什么会越战越勇了。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新能源车市这么的卷,绝大多数车企都处于亏损的状态下也要大搞新能源。
未来汽车市场有巨大发展空间
中国汽车或者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天花板在哪里?这个行业的潜力到底有多大?眼下是否还是“半山腰”?这些都是网友在社交媒体热议的话题,自然也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在崔东树秘书长的专题演讲中,从汽车保有量这个切入点畅谈了这些话题。从当下3.2亿辆左右的汽车保有量来看,鉴于电动车趋向于消费电子化,类似于我们当下使用的手机一样,使得汽车的使用周期较燃油车时代大幅缩短,再加上电气化时代汽车芯片和电池的换代周期更快,使得未来车辆更新时间变短,这样一来将加速旧车型淘汰的时间,新车的销售因此大幅提升。
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的观点有些许相似之处,他认为从中国人均GDP超1万美元和当下机动车21%的保有量来看,距离发达国家60%的机动车保有量,以及人均GDP超1万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大约40%的机动车保有量来看,都有一定的增长空间。这一巨大的市场空间一旦释放出来,足以填补房地产所导致的缺口。
王志纲还谈到了当代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趋势变化,即在房地产总量绝对过剩的未来,年轻人不再视买房为必选项,他们不愿意为了钢筋水泥的房子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更有的追求一种不被两室一厅、格子间所限制的数字游民生活。这注定了汽车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汽车出行发展的前景极其光明。
【结语】无论如何,2024年的车市已经吹响了号角,更具想象空间的车市容量,也在某种层面上注定了2024 年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只是一场单纯的商业竞争,更像是一场技术、品质和市场的角逐。当头部自主、合资以及造车新势力进一步发力,再加上小米这样的科技企业搅局,使得这场无硝烟的混战打得昏天黑地。谁能在2024年底以及可预见的成为车市执牛耳,不妨让时间给出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