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X3提车作业:留学生邂逅宝马X3免税提车记

选车篇
在选择宝马x3之前,跟大多数人一样,基本上将同级别的SUV都看了一遍。从一开始的XC60、XT5、到最后GLC,下面详述一下每款车的试驾体验,不喜勿喷。
XC60:沃尔沃,安全系数最高的车。新款XC60上市后,确实比老款好看太多。维京之斧、雷神之锤、包括那很有仪式感的启动按钮,都让我无比心动,245P的马力听起来也十分诱人。但在试驾之后发现,方向盘感觉太轻,而且几乎没有声浪,少了一点驾驶感。而且,在网上看到好多人说共振问题,估计会把我逼疯,遂放弃。
XT5:外观大气、钻石切割的前脸十分的凶狠,让人一看就是很爷们的一款车。269P的马力、流媒体后视镜、最主要的是BOSE音响,配置比较厚道。但唯一的缺点就是油耗太大。。。。。。本人习惯暴力驾驶,再加上那么重的车身,估计这是个喝油的祖师爷啊!养不起。。。。。。
GLC:在试驾GLC之前,一直就被GLC的内饰深深的吸引。豪华、大气、高端,细节处透露着德国人的严谨和品味。但试驾之后,总感觉提不起兴趣。试驾完之后的感觉就是:哦,这也就是辆车。再加上之前奔驰爆出的维权事件,也对北奔的质量产生了怀疑。
X3:最后的主角登场了。在X3上市之前,我一度就把XC60入手了。因为我是留学生,所以享受留学生免税车的名额,十几万的终端优惠让我心动不已。就在等了半年左右,准备交定金的时候,X3上市了。在看BMW之前,就了解过宝马的操控性是行业标杆,而本人是性能控,因此就留意了一下,没想到就此结缘。
这一代X3比上一代X3好看了太多,不管是外观还是内饰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国产化,但是B48的发动机和采埃孚的变速箱是经过时间检验的,黄金配合。在有了试驾车以后,我就第一时间预约了试驾。嗯,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然鹅。。。。。。42.58万的价格让我望而却步,除了免除购置税,车架与4S店一致。唉……等吧。这一等就是一年半的时间(青岛地区的留学生免税车政策较为宽松,只要在回国一年内向海关申请,买车不受半年的限制)。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也是经常逛汽车之家,看着别人的提车日记,心里那个痒啊。
最终到了2019年的7月份,免税车的价格基本已经降到了最低,375000。我觉得是时候入手了,于是联系了中企诚谊留学生免税车青岛办事处的杨姐,又找4S店交了定金。在此感谢中企诚谊留学生免税车的工作人员,真的十分热情,也十分专业(购买留学生免税车的过程稍后会讲)。
7月4日交了一万定金,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8月5日留学生免税车的杨姐通知我说可以付款了,车已经下线了。8月20日,付了全部车款,最终8月31日到车。
留学生免税车办理流程
因为我从美国留学回来,因此可以享受免税车政策。即能够节省车辆购置税,车价也会比4S店便宜。在这里给大家一个福利,申请留学生免税车所需材料:
留学生购车的申请条件
1. 以学习和进修为目的,在国外正规大学、学院、科研机构求学、攻读学位、进修业务或从事科学研究及进行学术交流一学年以上。(学习时间须达到9个月以上)
2. 完成学业后两年内回国工作。
3. 完成学业或进修结束后首次入境起一年内向海关提交购车申请。
4. 至少有一个免税指标 (申请购车占用一个免税指标,学习期间每连续在外待满180天计为一件免税指标)
注:1)中途回国不超过30天的按连续在外计算;超过30天的只要前后任意一段达到连续180天即可
2)回国入境时如携带贵重商品申报免税时会占用免税指标,至少需保留一个免税指标用于免税购车
5. 在香港、澳门地区学习、进修的留学人员享受同样待遇。
申请免税购车须提供的材料
1. 《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回国前联系中国驻所在国使领馆开具,港澳地区学习证明由中联办开具)
2. 《毕业证书》(留学生提供)或《学习证明》(访问学者提供,可用教授证明信代替)
3. 身份证
4. *
5. 护照
6. 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及在职证明(是否提供视所在地海关要求)
以上材料准备齐全,先与留学生免税车机构取得联系,他们会帮助你在海关申请免税车名额,审核通过后就可以买车啦!
用车篇
啰嗦了那么多,终于轮到主角登场啦。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4S店的车库。当4S店的工作人员将钥匙交到我手上,听到汽车发动声浪的那一瞬间,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人生的第一辆车啊(图文不符,下图是贴车衣后的照片)

优点
1、车身颜色酷炫。因为本人较为年轻,因此当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28i M运动版。一开始本来想选择量子蓝,但又怕看时间长了视觉疲劳;黑色大气,但是有点过于商务,因此选择了碳黑色。碳黑色有一个很神奇的特点在于,远看是黑色,但在阳光底下有点发蓝。

2、动力充足。在一开始28i还没有上市之前,只有25i和30i两种车型。30i动力强劲,配置丰富,但是有一些配置稍微有点浪费。25i就一直没有考虑,因为X3 毕竟是一辆SUV,184P马力带动1.8吨重的车身有点小马拉大车的感觉。而且我的上一辆车是2006款马自达6轿跑车,那也是一代神车。2.3L大马力的车开惯了以后,多少会担心25的动力有点肉。在28i上市以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28i。
3、驾驶模式。X3一共有三种驾驶模式,分别是ECO、Comfort和Sports模式。因为是新车,很少用sports模式,平时上下班通勤主要是Comfort模式多一些。然而……百公里13的油耗也是伤不起啊。个人很喜欢sports模式的驾驶界面,全红色的仪表盘看着就有种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冲动。而且指针的转动也十分明显,这是我个人感觉比ID7操作系统要好的地方。

4、驾驶感体验优越。宝马的操控性就不用赘述了,相信开过宝马的人都知道。宝马并没有因为国产而加长,因此前后50:50的配比使得车辆整体性十分到位。每次一上车,都会故意摇下车窗,听那一声发动机启动的声浪,仔细听还会听到偶尔的回火声音。平时Comfort模式完全够用,超车完全没有问题,动力随叫随到。Sports模式下,这辆X3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只要舍得给油,她就会不断往前冲。

缺点
1、原车音响一言难尽。之前的马六轿跑还是标配的BOSE音响,宝马作为四十多万的车......原车音响只有六个喇叭,完全听不出效果。后来在贴车衣的时候在A柱加了两个高音喇叭,会有所改善。后期如果资金充足,会考虑加装整套哈曼卡顿,毕竟作为一个骨灰级的音乐迷,对音质还是有挑剔的。
2、低速运行顿挫感较强。宝马的动力输出在同级别中算是比较平稳的,高速行驶的时候,只要不是暴力驾驶,属于线性输出,十分流畅。但在低速运行时,尤其是在时速30公里以下的时候,车子总是给人一种往前探头的感觉,好像突然之间松了油门一样。
3、油耗偏高。毕竟是2.0T的中功率版本,在加上1.8吨的车重,油耗高在所难免。但是......13个油也是让人欲哭无泪啊。看到论坛里的群友们都是9个油,10个油,感觉自己开了一辆假宝马。平时主要以市区通勤为主,没有跑过高速,可能也与此有关。
4、储物空间小的可怜。说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手套箱和中控的储物空间,中控储物空间就一个放杯子的地方......基本上放个杯子,放点小东西就占得满满当当,手机都没有地方放。手套箱就更不用说了,可以放的东西很少,太浅了。
细节
下面一部分是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一些细节照片,大部分图片来源于手机,像素可能一般,大家体谅。
首先看一下我的学校吧~PENN STATE University,位于美国东北部,是一个非常美丽、宁静的小村庄。纬度跟中国的东北差不多,因此冬天十分寒冷。但春季和夏季,景色真的流连忘返。
State College的天气好的时候真的会美到犯规,随便拍一张都是壁纸

这就是我们法学院

这就是居住的社区周围,每人都是独栋别墅,还有一片大草坪。没事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喝喝酒,搞一个BBQ,好不惬意。

美丽的彩虹。State College夏天下雨特别多,雨过天晴后就会出现彩虹。

最美的夕阳。开着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电台里播放着“Hotel California”,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

多美美的雪景,虽然作为一个北方孩子,但一起床看到窗外的场景,还是被震撼到了。

最深的地方能没过小腿。然而,作为PSU的人来说,这点雪还不足以停课。美国的除雪措施做的非常到位,门前的雪需要自己清扫,但是马路上会及时的有扫雪车扫雪,也会撒盐,因此公路上不会太滑。

这是我在国外的时候开的车,Ford Escape SEL。作为人生中第一辆车,意义非凡。当时回国之前卖掉的时候,真的十分不舍,就好像眼看着自己的女儿出嫁一样。

这是在酒庄的时候,品完红酒正好赶上夕阳西下,车与夕阳完美融合。

回归正题,还是看看今天的主角吧~下面这张图是刚贴完车衣的时候在店里照的,这个角度看X3还是蛮凶的。

蓝天白云

惯例,大鹏展翅

夜间的氛围灯也是我的最爱,整个夜晚变得非常浪漫。尤其是有了对象以后,气氛烘托的非常到位。

每次送女朋友回家,出来以后看到微微泛黄的灯光,心爱的人已经安然入睡,自己的爱车就像一匹忠诚的马儿,一直等着主人的归来。每次看到这一幕,心里就会感觉很满足。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度

写在最后
宝马X3绝对是同级别的标杆。在新X3上市之前,因为价格及外观的原因,一直是GLC跟Q5在争霸,X3都没有比较的可能性。但新X3上市以后,不管是外观、内饰、价格都有了很强的竞争力。虽然说中规中矩,但也没有短板。唯一被大众吐槽的就是后排空间,其实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X3绝对是一辆性价比很高的车,买X3绝对是无悔的选择。

作者:溜溜达人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zacvip@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