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已经提车一年了,这段时间稍微空点,来个伪开箱。看了下还是咱们X3大家庭最热闹有人气儿,所以来这里分享大家不会介意吧,毕竟大家都是X3~嘛!
其实早在15年就想买一台X3M了,那会儿始终只闻其声不见其车,遂入了M135,可能我买M135的初衷就是为了玩,臆想着什么时候X3M上市了,必须得上X3M。
时间转眼到了2019年,差不多年中的时候美国和欧洲开始发售X3M了,真的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国外开售了,国内难道还会等太久吗?当然不会!!!
2019年10月份趁着小长假去了4s定车。当时其实已经到了几台X3MC的现车了,无耐配置实在不如意----倒也不是非常不如意,只不过在买M135的时候没得选,现在有机会选了,当然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选配置了。选配的配置如下:
碳纤维内饰
液晶钥匙----最鸡肋的选配
MP运动排气
前排座位通风
方向盘加热----冬天最暖的配置
香氛系统-----实际没选上,那段时间定的那一批全部缺货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因为要求了需要2020年4月提车,所以实际订单是2019年12月份下的。然后疫情爆发,各种忐忑。说实话刚定的时候心态非常平和,等到2020年2月底的时候开始不淡定了,各种问,各种纠结。差不多一个月后,销售说车已经到港了,随时准备提车,3月28号车到店里,办完手续直接上板车车衣走起。
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早已没有当初买M135时候的激动,不得不说年纪长起来,不知不觉中越来越波澜不惊了,以至于开箱也一拖再拖。
侧面是我最喜欢的角度,完美线条和这超帅的轮毂是绝配。
原厂的状态下照片基本没有了,碳化后的驾驶室。
其实国外刚开售那会开始就紧盯着国外的论坛开始看改装件,碳纤维方向盘盖,碳纤维拨片,碳纤维档把的装饰条,排气,轮毂,程序,车还没上市基本上已经选好了改装件。
方向盘带加热的盖板比较难找,AT的连加热孔都对不齐。拨片也从AT换成了3D
碳纤维件的尺寸越小,价格越高,左右这两片价格不菲。
Sterckenn 的3片式前唇,个人感觉是最灵动的。
轮毂本来想一步到位上RI-D的,无奈荷包,退而求其次上了RI-S,真洗起车来,才知道双片式的轮毂有多麻烦。刹车也走过弯路,Brembo的BM装车无感,换成了ENDLESS的EC680,脚感超级好。
机舱的顶吧,拉杆包括发动机罩动换成了碳纤维,马力+20HP。
一圈下来发现能改,想改的基本上差不多了,自己动手装了个迎宾灯,配上原厂的天使之翼,真的要起飞了。
差不多1年时间,开了1万零点,使用频率确实不高,S58的发动机,新一代的机皇,据说是为了新一代的M3/M4打的前哨。群里也有好些大佬第一时间定下了M3/M4,估摸着也差不多到交车的时间了。相差500+kg的车重,更低的车身,以及各种气动设计。相信新一代的M3/M4必须得有所作为,而对于S58来说,这也仅仅是个开始。
改件清单就不上了,照片里都能看见。啰里啰嗦一大堆,谢谢观看。SEE YOU !
钥匙必备。
说说驾驶感受吧。感受这个东西,主观影响因素太多,真的是因人而异。比如说开过的车的多少,平常对车的关注度的多少,每个人的性格脾气,驾驶方式等等。我就用我经常开到的几辆车来做个对比吧。
和M135比起来,前段的感受没有那么刺激。虽然X3M的0-1速度原厂就已经比改完的M135快很多了,但是感观上并没有M135那么强烈。操控性上来说肯定是小车更灵活,换句话说X3M更稳,稳了以后感官上就没有那么快/激烈的感觉了;二个是M135是纯后驱。大马力难驾驭的本性让人觉得四驱就是这么顺其自然,应该就是要这么稳,这么快。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M的换挡逻辑是个大问题,适应不了。舒适模式下跟普通的车差不多,升降档都非常顺畅。上了运动档以后,延迟升档就来了。M1我设置成了S模式,M2是S+模式。S模式下其实延迟换挡已经非常明显了。城里频繁地起步和刹车开起来是真的费劲。(S+更是惨不忍睹。)除了红绿灯起步那一下能稍微爽一爽,剩余时间还是舒适模式更合适城市路况。
再一个是4驱的问题,新一代的M5的四驱,可以完全切换到后轮驱动,X3M不能完全切换到纯后驱驾驶。但是这个完全不影响它侧滑,失控。S模式下,DSC已经关掉了一部分,急加速下还是有很大的概率会有短暂的后轮打滑的现象,雨天和转弯更明显。S+下,更是无限接近于一辆后驱车,有一次连续蛇形超车(超车请靠左边,安全驾驶排第一)的时候有失控的情况出现,打那以后基本上没开过S+,跟M135的感觉很像,只不过M135不用担心会翻车,SUV真的会翻。之前说的车友失控翻车大致就是这么回事。大马力车真的不是闹着玩的,必须有敬畏之心。
转向精准,指哪打哪就不说了,是辆宝马都给人这样的感觉,M只会更好。
车的做工也不敢苟同,有原厂掉漆的,有出门就各种异响的,有各种缝隙偏大的,各种小问题不胜枚举,但是,就是有这么一群热爱驾驶,热爱生活,热爱大马力怪兽,在生活和热爱当中不肯妥协,热爱自己热爱的车友坚定地选择了XM。
最后以“前任”结个尾吧,感谢小蓝的陪伴~~~由于之前的M135是公司牌照,就这么和M135L的牌照失之交臂了。
说起135还是有点渊源的,门牌号是135,车是135,牌是135,买车也是1系,3系(x3),接下去可以预见的5系。
作者:xuser189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