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国际车展#
① :观致5沦为抖音笑柄,宝能当年种下的苦果,只能自己吃?
“山是山,河是河,越野还得联动云大哥”、“N档直接踩油门,然后直接D档就可以了”、“年轻人第一台带移动厕所的SUV”、“听说这个车要站起来踩油门”......
看到上面这几句话,你就明白笔者要说的是什么了。没错,就是近期爆红抖音的“联动云越野梗”,让观致这家边缘车企进入公众的视野。
其实想想也蛮讽刺的,自打2007年成立后,观致几乎每一天都在想着怎么出人头地。只是造化弄人,从奇瑞到宝能,颠沛流离的观致一直都是中国车市的配角,从来没有登上过舞台的C位。
由此来看,“联动云越野梗”的意外走红,侧面上反映了观致的魔幻人生。对于宝能汽车来说,此刻内心怕是五味杂陈,虽说“联动云越野梗”带来了观致梦寐以求的流量,但这毕竟是丑角,无形中拉低了观致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价值。
诚然,咱们必须得谴责极少部分共享汽车用户,他们不文明的行为给这种商业模式造成了伤害,进而在短视频平台上发酵,形成了一种网络暴力。对于受到伤害的观致汽车来说,给整个品牌都是一种无形的影响。
不过,就像文章标题所说的,所谓有因就有果,观致5从当初自诩的中国品牌高端SUV,沦落到现在这步田地,不能全怪年轻人,多多少少是宝能自找的。
犹记得2017年末,宝能正式接盘观致后,没过多长时间,曾经死气沉沉的观致一下子变得生龙活虎起来。表现在销量层面,2018上半年,观致的累计销量达到了30524台,同比增长率高达惊人的412%。要知道,整个2017年观致的销量也才15381台,可见宝能接盘后的观致,有了起死回生的势头。
但是,观致销量突然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却是业内人士都在担心的泡沫危机,短时间看上去销量也振奋人心,然而一旦泡沫破碎,情况会比以前更糟糕。而眼下,这个泡沫就破了。
没错,观致2018年所谓的销量爆发式增长,其实是左手进右手出的把戏。那就是联动云这种宝能集团旗下企业,采购自家集团下的观致5汽车。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计划从观致采购9.5万台汽车,2019年-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0万台。
但凡懂点市场经济学的小伙伴都知道,这种租车形势的B端市场,即便是体量再大,也有饱和的那一天。车企想要实现销量的提升,更重要的还是做好广大的C端市场,让老百姓发自内心地购买,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再来看观致5这款车的销量,整个2020年仅仅卖出去了5452台,2021年1-2月份的销量则为501台。这些销量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是卖给了真正的消费者,又有多少卖给了联动云这样的租赁企业。
据不少行业媒体报道,宝能计划将在今年推出2021款观致5,相较于现款车型在配置或其他细节处有所调整或升级,短时间内会以观致5和观致7为主力车型。
问题是,刷爆抖音的“联动云越野梗”已经成功拉低了观致5和观致的溢价能力,还有消费者愿意用并不便宜的价格买这么一台车吗?这的确是个值得观致好好思考的问题。
【结语】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文章标题所说的,观致5沦为抖音笑柄,宝能自己种下的苦果,只能自己吃?其实仔细想一下,还的确是这个道理。就像一位网友总结的那样,被抖音网暴的观致5,其实不全怪年轻人,是宝能自找的。
②:新能源汽车已成新“风口”,各界大佬争抢入局前景如何?
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退坡”,无技术支持的车企相继出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成长逻辑逐渐清晰。特斯拉市值高歌猛进,比亚迪、蔚来、小鹏等成为资本市场的“座上宾”,新能源汽车一时间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不仅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也大幅上涨。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整体销量达43.7万辆,同比增长302.9%。而同期国内车市整体销量同比增长仅68.8%,新能源市场远远跑赢了大盘。
再加上,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动政策不断加码。因此,从种种迹象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了车市的新“风口”。而为抢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块“大蛋糕”,各界大佬开始纷纷入局。
前段时间刚曝出小米跨界造车的消息后,近日又有媒体曝出,靠家电起家的创维集团或加入跨界造车大军的消息。此外,华为方面也表示将与北汽新能源、重庆长安、广汽集团等三家车企深度合作,从今年四季度开始,陆续推出带有华为标识的汽车子品牌。同时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浦东新区联手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动品牌智己汽车首款车型——L7,将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亮相并开启预售。
当然,跨界造车在几年前就有案例,但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格力空调董事长董明珠早在2016年就入股银隆新能源,但由于缺乏技术支撑,两年后该公司就走向了没落。乐视网2016年底债务危机爆发,法拉第未来公司陷入资金链断裂的传闻中。
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给力,资本市场也给力,都是翻几十倍的行情。但重点是,造车门槛颇高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参与新能源造车这场竞赛的选手个个都是“烧钱”的主儿,在资金投入上能否持续加码,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如果说,资金对于这些大佬来讲不成问题,那雄厚的技术则很可能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何况,目前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的续航问题、充电时长问题等都尚未解决,而且短时间内解决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些对于新入局的“门外汉”来讲,更是棘手的问题。此外,央视网评也已指出,跨行业造车谨防一哄而上,造车不是积木游戏,跨行业发展需要建立在雄厚的技术之上。
曾有知名企业高管指出,电动汽车是绝对值得大厂投入的超级大赛道,它代表着智能硬件的未来,它是互联网+智能化+新能源的总和。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美好,但不代表参与者均能成功。这其中将会淘汰多少选手,竞争有多残酷,目前难以想象。
此外,目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吐槽声越来越强烈。因断轴、自燃、三电系统缺陷等质量问题凸显,里程造假、售后甩锅等虚假宣传愈发普遍,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对于这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耕多年的车企目前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跨界造车的大佬们能解决掉?目前还需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本文来源-玩车迷:https://www.wanchemi.com/
作者:申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