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车帝原创 潘梓春
[懂车帝原创 产品] 汽车圈有一个神秘且“危险”的组织。
据说,想要加入这个组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 沃尔沃车主
- 出现过重大交通事故,并且还活着
- 事故之后再买一辆沃尔沃
是的,这是沃尔沃官方成立的“生命奇迹俱乐部”,把在严重交通事故中因沃尔沃汽车的保护而幸免于难的消费者聚集在一起。从1990年成立到现在,北美已经有近1500名会员。
后来,开始不断有人会问:“沃尔沃车祸是不是没有死过人?”、“为什么在车祸中,开沃尔沃的人更容易活下来”……
沃尔沃的安全性慢慢变成了汽车领域“大师”般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沃尔沃的宣传语从“世界上最安全的车”,悄无声息地变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汽油车”。关于“安全大师”的争议,也从传统燃油车沿袭到了电动汽车领域。
尤其是在这两年的特斯拉身上,这种矛盾被推上了巅峰。在“全网都知道特斯拉没刹车”的议论声中,温州市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温州特斯拉连环撞车事故的调查结果:车主错把油门当刹车。这时,混杂在巨大争议中的质疑也逐渐被放大:“如果特斯拉不够安全,温州事故中飙到120公里时速的事故车早就车毁人亡了。”
如果把特斯拉Model S和沃尔沃S60的碰撞测试过程直接摆在一起,一台电动车的车身刚性与结构差异似乎一目了然。
沃尔沃为什么看起来撞得更惨?为了保护前机舱位置的发动机,传统燃油车习惯在车头和车尾都腾出一个可以折叠的区域。这个区域会用特别软的、可溃缩的金属来制造。撞车时,这个“吸能溃缩区”会发生折叠并吸收撞击时的能量,用来分散落到乘员身上的能量。
而前机舱不再安装发动机的电动特斯拉,不需要为发动机留出撞击缓冲区,撞车之后车身变形看起来反而没有那么大。两种方式下,乘客受伤的机会到底哪个更高?恐怕很难得出结论。
当然,单从这场测试结果来看,Model S对于乘客舱的保护似乎更加完整。车头及乘客舱的数个H形防撞结构,降低了部分车辆变形的风险。此外,乘客舱采用安全的笼型结构,具备多条碰撞传递路径,基本可以应对所有侧面碰撞。
在车身结构的基础上,特斯拉还对A柱和B柱等防撞部位进行了补强设计。A柱左右内板及加强板均采用屈服强度大于1000兆帕的热成型材料,补强后的A柱也能减少偏置碰撞过程中车门框架的变形量。
而在B柱补强设计上,特斯拉除了在B柱上部增加加强板,另外将边梁内两层加强板用一体成型设计。官方称,可对应至少4.5倍以上的整备质量重力。
特斯拉的车顶强度,甚至被官方演绎成了一个段子——
假如大象踩了你的model 3,会发生什么后果?
“别慌,我很好。”
在之前的翻滚测试中,配备全景玻璃车顶的Model 3成功抵御了四倍于自身质量的重压,相当于两只成年非洲象的重量,大约4吨。
为了解释清楚问题,特斯拉把一台完整的Model 3白车身从上海超级工厂搬了出来,也让这家年轻车企关于产品安全设计的细节更清晰地呈现在外界面前。
本文来源-玩车迷:https://www.wanchemi.com/作者:懂车帝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