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的榜单以及各个品牌的销量情况陆续发表了,宏观来看,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
其中最亮眼的表现分别是新能源汽车,汽车出口和自主品牌,新能源上半年市场占有率达28.3%,汽车出口突破200万辆,而中国品牌乘用车稳定占据50%以上的市场。
鼓励年轻人,又没那么鼓励年轻人
很有趣的一点是,目前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是极度宽松的,但其实对年轻人并不是那么友好,可能有限购要求,牌照竞拍的概率和价格推高购车成本,部分城市摇号还有社保要求,以及今年上半年取消了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这对于刚刚走出象牙塔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无异于一个又一个的拦路虎。
每件事情都有代价,但如果看不到代价究竟在什么地方,那么很有可能,代价就是你本身。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宏观上很难去寻找到的,乃至被精简掉的那部分(比如并没有专门针对年轻人的购车优惠),很大概率会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在其他部分找补回来,每一个环节都会在商业上有自己的定位。
另一个大杀器是,相比要交购置税,要鼓捣牌照,以及千元以上月用车成本的燃油车,新能源车脱颖而出。无需购置税,省了一大笔,家冲桩带来每公里不到一毛的用车成本,无需在保养上花更多钱,以及在部分核心城市直接享受送牌政策,等于是给年轻人大大减负。
或许大龄青年根本不在意平摊到每天的十几块乃至几十块的成本,但买第一台车的年轻人在乎啊!
市场扩张,持续乐观
买车毕竟是消费者第二大的大宗商品消费,甚至于这一次消费数额是年轻人自出生以来最大的一笔单次消费。如果说燃油车消费成本的降低,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那么现如今新能源车针对燃油车在消费成本上的优势,是真真正正做到了全链路的接地气。
排名靠后的主机厂也保持谨慎乐观,蛋糕越来越大,市场也需要多元化和多样性。当然,前提是大家都得努力,在淘汰赛中努力不掉队。
年轻的选择,产品与价格一个都不能少
新能源车企最核心的还是牢固的城墙,格局其实相比2020年已经有非常大的变化,不少品牌已经在变革中丧失了声量,部分品牌则从唱高调谈理想转化为更务实,破局的方式仍在,年轻人依然是新能源车的重要购买团体,品牌之中除了前五强,亦有几个特别值得关注的个体增长迅速。
极氪X在6月12日正式开启交付,当月的销量也正式突破了10000台,起售价18.98万元的这台纯电车型属于高端阵营,新车从官宣上市到首批量产车下限,只用了56天。
在这样的基础上,其指导价不过是18.98万-20.98万,再加上依托于新能源车型的政策,可以说只要交付足够快,就绝对不缺簇拥。
同样在提速的还有哈弗骁龙MAX,上市45天即迎来10000辆生产下线里程碑,“四驱的体验、两驱的价格”还是相当受用户认可的,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是哈弗准备了许久的破局胜负手,从新车表现来看足够支撑它在接下来的竞争。
突然发力的是零跑汽车,它可能是宣传上的“小透明”,你很少听说它谈理想聊未来,但人家就在扎扎实实卖车,是理想之后的新势力销量第二名。
2023年,最不缺的就是内卷
卷是2023年的主旋律,年轻人也在卷生活,卷工作,卷消费,对于汽车来说,最大的目的就是能够让购车预算有限的人群也能够享受到属于这个时代的出行乐趣,从中国到海外,逻辑是相同的。
话说回来,新能源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最适合年轻群体的购车选择,从个性之选到分庭抗礼,也不过是三五年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