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发展作为汽车产业未来的大方向一直深受各方关注。近日,中国汽车智能驾驶领域在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上又掀起了新的一波激烈讨论,小鹏汽车何小鹏和代表AITO问界余承东在网络上开启了一波隔空互怼。
具体内容无外乎是一方质疑另一方,而另一方反过来质疑,过程中还加入了几位“蹭流量”的其他品牌高管。而他们争论的重点就是——AEB。
试想,如果风吹草动,车子都得紧急刹车,还不把人吓出毛病来。边缘案例永远都是人工智能最大的挑战,而不断累积这样的边缘案例,才能够不断的提升其实战能力。
而在各类短视频中,AEB炫技,不就是放大这种灵敏度,把灵敏度与AEB的性能,甚至辅助驾驶关联在一起,属于偷梁换柱式的误导。因为灵敏度越高,意味着AEB主动干预过多,极大的影响驾驶体验感,反而离真正量产的要求大相径庭。
在AEB的炫技,技术上就是识别-计算-刹车,而真实量产则是,识别到什么,什么场景判断为危险,什么场景判断为干扰或例外,排除边缘案例,过于灵敏,就是机器跟驾驶员抢刹车,还谈什么实用,谈什么体验。
何小鹏提到AEB的触发情况大部分是在60km/h以内,其实这个说法没有错。现在市面上跑的车绝大部分只能在这个水准。
非智能时代AEB是否能触发靠的就是几个车身传感器的信息,是有死角的,在智驾系统的支持下,汽车所有传感器都可以为AEB服务,所以几乎不存在死角。所以问界这一方也是有底气的。而本次争论或许就是因为两个车企对于AEB技术侧重点的不同而导致。
写在最后:
AEB作为非常重要的辅助驾驶技术,未来或许会被普及为新车标配,但由于不同车企对该技术发展的差异性,类似于本次AEB之争的讨论还会继续发生。有竞争才会有进步,一项新技术的突破必然伴随着各种争议,但能让消费者安全且放心使用的才是真正的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