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拎壶冲
乘用车的消费是汽车行业的主要增长助力,2023年刚好出现了两个重大的风向标,一个是内向型经济复苏,另一个则是汽车向电动化转型持续深化,双重影响之下,自主品牌一改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的追赶者身份,通过更大胆的弯道超车和政策引导提前布局,表现出了更出色的份额抢夺能力。
以前里程碑基本上都是合资品牌仗着深厚的积累来到中国开拓市场时创下的,当技术不存在代差,也不存在认知和渠道垄断时,一切都不一样了。市场正在疯狂加速,更何况目前造车的技术相比燃油车时代并没有那么难,比亚迪的强劲增长我觉得还是那四个字——长期主义。
双品牌营销,主动分流市场
一般来说,企业都喜欢将用户装在一个篮子里,这样的好处是先把客户拉进门,随后进行针对性的销售,实现单位时间获客成本降低,获取更大利润。
由此可见比亚迪的果断,以及对自身产品力的信任。定制化的双网策略其实非常考验车企的营销能力,更何况汽车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本身就是相对保守的行业,如何把握这个“度”需要十分精细的操作。
提前布局出海,无惧跟风内耗
作为中国的新一代国民车代表,比亚迪让无数跟随者找到了爆款秘诀,毕竟DM-i带来的巨大收益让无数同行为之眼红,并用近似的插混技术以及产品研发思路推出同质化的产品。
这其实也算是行业的传统,开拓者获得最丰厚的第一桶金,随即资本的逐利性会让同行“借鉴”+自有技术改进,推出同质化产品,比如腾势D9火了之后,近期出现了好多新能源MPV,而MPV市场还是一个逐年总量减少的领域。
轿车市场和SUV市场就更不用说了,在技术层面,同行都在比亚迪开启的大门前猛踩跟风的油门。
又是一个提前布局,提前收获的商业成功案例。
我不止一次在流媒体刷到海外车主学中文玩比亚迪车机的场景,可以说中国电动化内卷带来的技术进步同样可以辐射到海外市场,产生了降维打击的效果。
某德国电动品牌的用户就吐槽同样一德国电动车,中国价格要比德国便宜数倍,那么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更应该利用技术代差,去迅速抢占海外市场,目前比亚迪的新能源战略已经达成了58个国家和地区的覆盖。
主动进步是永恒的财富密码
汽车行业最烧钱的地方就是研发投入,根据2022年比亚迪所发布的年报,它实现营收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0%,归母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在这样的前提下达到了202.23亿元,同比增长90.31%,研发人员数量达到69697人,较上年同期增长72.59%,在2023年更是成为校招最受应届生欢迎的企业之一。
可以说,它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眼界的胜利,从产品的推出和运营策略到出海计划,它不光是在适应市场,更是在抢先创造需求。
新能源赛道,唯快不破,领先的比亚迪不惧追赶,因为它有足够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也是它的财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