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理想汽车CEO在网上公开发表了对多挡PHEV路线的看法,他表示“中国自主品牌,还在坚持多挡PHEV的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这个判断2025年来验证”。
无独有偶,就在今年7月份,魏牌CEO在微博上手撕余承东:“打铁还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哪些车企在用插混,哪些车企在用增程以及混动的意义是什么?
现在插混最有影响力的代表就是比亚迪,包括长城汽车、吉利、上汽、奇瑞、五菱等等都是走插混路线的车企,大致来说,传统车企多以插混路线为主;理想无疑就是增程混动的代言人,像问界、零跑、哪吒等等也都推增程,大都是新势力品牌。也有双线并行的,比如长安,插混、增程都有。
那为什么会出现传统车企集体看好插混,新势力看好增程这种情况?其实很好理解,插混结构复杂,有技术壁垒,没有长久的造车经验很难搞出一套像样的插混;增程混动结构简单,门槛低或者说根本没有门槛,所以传统车企想造增程简单,但新势力车企想搞插混不容易。
混动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为了省油!
不管是增程混动还是插混,它们不是追求动力,毕竟装个大电机,或者用双电机驱动,都可以轻松实现传统燃油车3.0T/4.0T的加速能力,这不是什么技术活,混动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省油,所以从这方面来看,甭管你喷我技术落后,脱裤子放屁也好,谁省油谁就NB,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好,解答这两个问题后,我们再来看看增程和插混哪个好?
先抛一个我的观点:理论上来说插混好。增程混动结构简单,本质上就是电动车,都是电机驱动,发动机不参与工作,只用来发电,中低速确实能省油,但高速本来就不是电机擅长的区间,电机耗电量大增,这也意味着用来发电的发动机(增程器)油耗就会增加。
当然,说“增程车脱裤子放屁”这种事其实也有失偏颇,毕竟它相比于燃油车,在大多人的用车环境中,确实更省油,主要原因在于其发动机转速可以尽可能的控制在(最佳工作区间),没有传统油车那么大的跳动幅度。
插混车结构复杂,大致上就是一个“削峰填谷”的理论,中低速都是电机工作为主,高速发动机直驱为主,(两种状态下也都会有并联同时驱动的情况),可以说让发动机和电动机都避开了自己的不足,而是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工作,尤其是在中高速状态下,这种插混理论上会比增程更省油,相当于有两条腿走路。
从技术路线分析或者理论上来说,没有什么好争议的,插混在节油能力方面完胜增程混动。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我一直在强调理论上,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插混结构复杂,纸上谈兵容易,但要将技术落地,需要对电机、电控、发动机以及整套系统逻辑等等有着十分缜密的要求,发动机和电机能否完美的打配合,这都需要打个问号,可能并没有宣传的那么漂亮,稍有不慎,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达不到省油的目的,至少相比增程混动这种形式来说,省油能力就不存在了。
这种例子其实也真实发生不少,比如说像之前一些插混车型高速失速,说白了就是整套混动系统的逻辑没控制好,而失速要远比“插混没有带来想象中的省油能力”这种整套系统逻辑问题更严重。
其次,插混种类众多,像目前主流P1+P3的结构、欧系车常用的P2结构以及P2+P4的结构等等,包括后来进一步优化从没有变速箱,到2挡DHT、3档DHT,插混种类众多,形式不一,各家技术也参差不齐,都会打乱插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