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显然如今,宝马不如前几年如鱼得水了。
以宝马i3为例,新车上市仅4个月后,官方就宣布降价几万,如今上市仅两年,价格就来到了“谷底”。
频繁降价背后的原因是宝马品牌销量不济。尤其是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市场反响普遍不佳。不过降价确实给宝马汽车换来了一定的市场销量。
尤其是最近大面积爆发的宝马i3防冻液渗漏事件充分印证了宝马在电动化转型上的不足。
有车主发帖表示,他们所在的车友群反馈,最近几天低温情况下,宝马i3大概十辆车中就有五六辆出现防冻液泄露问题,而北方车主十辆车中能漏七八辆。
甚至有车主表示,自己才刚提车一周就发现防冻液漏了,后悔自己购买i3.
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防冻液的作用是保持发动机的温度,保证运行在高效率区间。但对于电车来说,防冻液的应用更为广泛,包括整个电池、电机、线管、驾驶舱空调都需要防冻液的加入。循环管路的增加提升了冷却液泄漏的风险,所以对品控和装配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防冻液渗漏其实是宝马的“通病”了,此前宝马旗下的多款燃油车型也被用户所诟病防冻液渗漏。
甚至有网友戏称,鉴别是不是真宝马,看看防冻液漏不漏就知道了。
但业内普遍认为:有刷电机会减少对稀土磁铁的依赖,从而降低电机的制造成本。
有媒体在测评后爆料了有刷电机的弊端:宝马i3的后驱动电机在结构上是有碳刷和滑环的,电机在运转时,碳刷和滑环处于相互做工的状态,就必然会产生磨损。而碳刷摩擦后产生的粉尘会影响电机寿命,随之令稳定性下降。
写在最后:
进入电气化时代,从前叱咤风云的BBA稍显颓势。但从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上来看,宝马目前领先另外两个品牌,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30万辆。
不过,宝马也应该意识到,一味依赖降价拉动销量无异于饮鸩止渴。想要扭转在消费者心中“电动化孱弱”的品牌形象,还需要尽早拿出新平台与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