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拼技术,也为拼销量,各家车企使出浑身解数。由此,其间夹杂着各种不安和焦虑情绪,触动着各大车企敏感的神经,车圈互怼现象时有发生。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23年的车圈究竟吵了哪些架?
·一月:理想VS小鹏
事件回顾:1月27日,一位汽车博主在等红灯时,偶遇一台小鹏P7。而这台车的贯穿式LED日行灯像呼吸一样闪烁。拍摄的视频一经发布,被不少网友夸赞酷炫。在评论区内有网友喊话理想汽车CEO李想,并称“理想L9可以参考一下小鹏P7的灯语设计”,结果李想本人回复称:“纯种杀马特”。
行业锐评:理想汽车公关部最想拉黑的人——李想。
·二月(上):起亚VS比亚迪
事件回顾:2月初,起亚中国COO杨洪海突然在网上喊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让其教育好自己的团队,并称水军也要讲素质。对于这般指责,小迪快报也仅回复称:“祝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先生新年工作顺利”。
紧接着,起亚为应对竞争对手的冲击,不得不搞了个放飞起售价“8.9万元”。但在起亚官方的评论区内却到处充斥着“称赞比亚迪”的言论,从而导致杨洪海本人愤愤不平。
行业锐评:在强者面前,弱者再急也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二月(下):吉利VS长安
事件回顾:2月28日上午,长安汽车向吉利汽车发出律师函,状告称:“吉利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随即,吉利汽车官方给出回应,在声明中强调,“律师函内容严重失实”“不根据,误导公众”“对品牌和商誉造成严重损害”。
从流传的对比设计图来看,银河之光概念车的上方头灯组、下方前包围分别与长安UNI-V和长安深蓝SL03设计相似。
有意思的是,这场风波后不久,两家车企不再提此事,转而在五月份达成了战略合作。同时,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发文称:“小风波不影响大格局大方向”。
行业锐评:吵归吵,闹归闹,握手还是好兄弟。
·三月:比亚迪VS无人驾驶VS华为
事件回顾:3月底,王传福在比亚迪2022年财报交流会上表示,现阶段不断鼓吹的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几乎无异于泡沫。在他看来,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它(无人驾驶)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王传福是在暗讽那些鼓吹“无人驾驶”的企业。不久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对于“业界大佬说智能驾驶是瞎忽悠、扯淡”的问题指出两点:对行业不了解故意这么说;在这方面能力没做好,故意打击一些企业。
行业锐评:没人能逃过“真香”定律,即便是比亚迪。
·四月:沃尔沃VS新势力
事件回顾:在4月16日沃尔沃科技日上,时任沃尔沃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公开叫板造车新势力,毫不客气表示:“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
同时,钦培吉似乎并未就此打住,顺便将矛头对准了特斯拉“为什么有的车号称最智能却还是刹不住”,并且还暗戳戳拉踩理想“比500万以内,最好的SUV更好开”。
行业锐评:车卖得怎么样先另说,流量反正是赚到了。
·五月:长城VS比亚迪
事件回顾: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一则声明,已于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举报比亚迪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一般来说,混动车型需要依靠高压油箱才能保证蒸发污染物达标,而目前只有比亚迪采用的是常压油箱,对燃油蒸汽进行处理。这其实也是争议的来源。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关于油箱是非的互怼,但根本上围绕的依然是关于新能源技术和标准的争论。事到如今,距离该事件发生过去快大半年了,外界仍未等来答案。
行业锐评:未完,待续……
·六月:长城VS理想
事件回顾:在6月16日长城汽车股东大会上,时任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发言中将理想汽车比作“微博之王”。随即,李想本人回应:“可惜了,无法收购微博……这么大一个金矿,只有36亿美元的市值,比汽车之家都便宜。”
前文就提到过,李想本人喜欢网上对线。好处是与用户之间拉近距离,为自己打造出个人IP,免费为理想汽车收割流量和关注度。但坏处也同样明显,难免被同行业者抓住把柄,“过度炒作”容易遭反噬。
行业锐评:流量时代,谁都想到“微博King”。
·七月:理想VS小鹏
事件回顾:7月11日,理想汽车公布了今年第28周的周销量排行榜。榜单显示,理想汽车销量为0.79万辆,位列新势力第一位。而小鹏汽车则以0.12万辆的成绩,位居榜单第八位。
显然,小鹏汽车有些看不惯了,隔空打起了“口水战”。当天,小鹏汽车产品营销总经理黄鸿霖在朋友圈转发并吐槽:“请大家关注官方信息,路边社确实不太可靠”“以上关于小鹏汽车信息都是假的”。同时,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刘毅林也在微博上配文:“朗朗乾坤,无奇不有”继续暗怼李想汽车。
行业锐评:为衬托理想这朵“红花”,其他品牌无奈躺枪甘当“绿叶”。
·八月:比亚迪VS长城
事件回顾: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现场,王传福不仅泪洒现场回顾了比亚迪这些年的辛酸,还同时在大楼面前摆放了各家自主品牌车型,并配文“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行业锐评:“油箱门”事件还没解决,两家梁子算是结下了。
·九月:理想VS华为
事件回顾:彼时,一张疑似“理想员工”的言论截图传遍网络,言语间尽是对华为智选车模式、问界品牌、问界销量以及问界产品体验的抨击。而后,一篇名为“问界新M7,实力全开,无惧诋毁”的长文在AITO问界各线上渠道发布,疑似官方对网络言论做出了回应。
不过,理想并未对此事作出回应。同时,这场喊话的主角以及发文章的作者是谁,依旧无人知晓。
行业锐评:俩营销大户硬碰硬,双赢!
·十月:丰田VS电动车
事件回顾,10月26日,丰田汽车前任董事长丰田章男再次炮轰电动车,表示美国电动车销量放缓证明了自己抵制电动车的决定是正确的。同时,他再次主张,汽车制造商应该继续投资混合动力汽车,而不是全力投入电动汽车。
据悉,丰田推出的纯电汽车bZ系列车型销量并不高。仅在中国市场,首款bZ4X不仅单月销量维持在百。其另一款bZ3车型在上市不过10个月,接连因质量问题被召回。
12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显示,一汽丰田决定召回2023年3月13日至2023年11月9日期间生产的部分bZ3电动汽车,共计2.58万辆。需要注意的是,一汽丰田几乎召回了整年卖出的所有bZ3车型。显然,丰田的电动化任重而道远。
行业锐评:改还是不改,这是个问题,但诺基亚或许能给出答案。
·十一月(上):理想VS理想
事件回顾:今年5月19日,李想针对某博主曝光的MEGA渲染图表示:“真设计成这鸟样,我就把设计团队都干掉,顺便自己跳楼”。没承想,在理想正式发布了MEGA官方设计以后,网友们发现与此前博主曝光的图极其相似,从而引来网友们围观,并希望理想兑现跳楼承诺。
行业锐评:这场自导自演的闹剧,究竟何时结束?
·十一月(下):小鹏VS华为
事件回顾:11月1日,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友商讲的AEB,我认为99%是假的”。正值问界新M7上市之际,AEB也是其卖点之一。因此,何小鹏这句话也被外界解读为暗讽问界。
紧接着,11月3日,余承东朋友圈发文称:“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搞懂呢。”甚至,他还怼道:“有的车企,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AEB主动安全测试结果非常差,一问才知道他们却连AEB基本功能居然都没有做,要么让手下忽悠了,要么对汽车行业的发展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此事发生以后,有网友@李想的看法,对此,他回复称:“不和华为吵架,实在吵不过呀”耐人寻味。
客观来说,AEB的功能已经系统化、模式化,整体较为成熟,但依然存在车速、敏感程度等些许问题。由此,针对AEB的争论,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行业锐评:自动驾驶技术标准上的模糊,依然是阻碍技术发展的绊脚石。
·十二月(上):比亚迪VS网红“大秦军陕团”
事件回顾:12月2日,有着近140万粉丝的网红“大秦军陕团”发布视频,称比亚迪方程豹汽车百公里高速油耗达18升,与官方宣传的省油大相径庭。
紧接着,有网友曝出,该网红疑似真名叫姚某,担任坦克品牌沙漠学院院长。由于身份原因,外界质疑姚某的油耗测试或受长城汽车指使。只不过,其中的真假依然存疑。
行业锐评:是嫌比亚迪和长城的事还不够乱吗,网红也要来蹚浑水。
·十二月(中):理想VS蔚来
事件回顾:12月7日,某汽车博主对蔚小理和特斯拉的销售费用占比和毛利率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特斯拉的销售费用率数据是最好的;理想从 2023 年开始一步步接近特斯拉的水平;而小鹏和蔚来目前销售费用率仍然保持高位。
行业锐评:理想营销花费究竟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吵架”倒是一次没落下。
·十二月(下):懂车帝VS车企
不同于前面大多与车企互怼为主,本次事件的主角则围绕着车企与自媒体展开。
事件回顾:12月中旬,懂车帝远赴黑龙江省漠河市对多家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冬季测试。其结果显示,比亚迪旗下仰望U8凭借纯电续航里程105.5公里,纯电续航里程达成率85.08%,位居第一位。同时,旗下宋PLUS DM-i和腾势D9 DM-i,位列第二位和第四位。而理想L7则位居第三位。
出人意料的是,问界M7增程版以及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多款车型均在续航榜单末尾,续航达成率不及40%。其中问界M7增程版统一WLTC标准下官标续航为175公里,测试实际续航只有55.3公里,纯电续航达成率仅有31.6%,排名垫底。
杨学良也发文表示:“我同样认为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
而面对测试结果上的落差,长城汽车则相对冷静,发文称:“关于共建新能源测试标准的倡议”表达了对纯电续航测试、亏电油耗测试以及爬坡测试的看法。
行业锐评:冬季测试引发争议的背后,是车企和消费者对于“标准”的渴望。
·加时赛:零跑VS小米
事件回顾,12月28日,在万众瞩目下,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如约而至,首款产品SU7揭开神秘面纱。但在这场发布会上,创始人雷军并未公布汽车具体价格,而是介绍了不少小米汽车的各种技术,并碰瓷保时捷和特斯拉。
行业锐评:雷军三个小时的演讲,不及“PPT”的传播速度。
临近元旦假期,踩着2023的尾巴,平时不露声色的特斯拉也来加入。就在发稿前,特斯拉在抖音账号发布一条名为“买电动车看什么,请大声说出你的答案”的视频,展示了四个片段,其中有两条疑似在内涵理想汽车。
从第二条开始,直接贴脸输出,特斯拉称不选 PPT 安全,要选真实安全。虽然配图人物被打上了马赛克,但“500 万内最好的 SUV”的配文直接点明了理想创始人李想身份。
紧接着,理想汽车在微博上发布视频配文“买电动车看什么?要看家人需要什么?!冰箱彩电大沙发,豪华家电搬上家”,疑似回应特斯拉。
虽然一年中车圈中“掐架”不在少数,但本次盘点只罗列出相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总体而言,理想汽车凭借六场战绩位居榜首,比亚迪位列第二位,华为和长城汽车紧随其后。不妨期待一下,2024年车圈战况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