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电动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当前市场上新能源车型渗透率已经达到20%,我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也快速攀升达到千万级数。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差异巨大,进入冬季后,随着气温的降低,尤其是淮河以北广大地域气温可能低至零下四十度以上,对电动汽车的使用造成一定影响。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会有所延长,续驶里程也会缩短。这主要是因为在低温条件下,电动汽车电池包在低温环境下的情况就好一个盛水的容器,不使用的时候,这里的水是不会少的。当温度降低时,有部分水结冰了,可用的水自然就减少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温度上升,冰变成水又可以使用了。如果温度一直是处于比较低的情况下,那么可用的水也只是剩余部分未结冰的水。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主流电动汽车所使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在冬天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会变得黏稠,锂离子在其间移动的速度会减缓,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化学反应会变慢,从而造成性能下降,充放电量减少。低温除了会造成电池性能下降,造成续驶里程缩水,还可能造成电池损坏。研究表明,在0℃以下的环境中,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或大功率放电,会在电池阳极表面析出金属锂,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这样就会对电池造成永久损害。有分析数据称,普通的锂电池在零摄氏度时,其容量会减少20%,当达到零下10摄氏度时,容量可能只有一半左右。而且温度越低,衰减的越多。
首先:要尽量给电动汽车“保温”。既能动力电池是因为低温才衰减的,那么只要提高温度不就能够减少影响了么。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入手:一:尽量不要室外停车,冬天室外的温度和室内的温度相差很大。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是在室内停车;如果实在没有室内停车环境,则应该在停车时给车辆加件车衣。二:不要在室外露天充电,温度低,充电效率会降低,还有可能会对电池造成损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在室内充电,或温度较高的时段进行充电。三:空调温度不要设置太高,这样可以省电。开车时宁愿多穿件衣服也要降低一点温度的设定。
第二:及时充电。冬天电动汽车续航下降严重,用车时要多用点心,出行的时候要提前规划好充电计划,以便更快的补充电量。要尽量减少使用电动汽车来进行长途出行,续航里程减少太多,半路抛锚的几率会增加。每次用完车最好是马上充电,这时候动力电池温度较高,充电效率会比较大。充电的时候建议使用慢充,选择小电流(即慢充)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并在充电后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分搁置,可保证负极析出的金属锂能够与石墨反应,重新嵌入到石墨负极内部,降低电池损坏的可能。这样充电量会更多一些,也不会损伤动力电池。冬天如果长时间不开车,那么最好每隔三天充一下电,这对保持汽车电池的活性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