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汽集团公布了2023年销量数据,全年累计销售整车502万辆,同比下滑5.31%,连续十八年排名国内第一。
上汽集团的体量,是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按照上汽集团2023年的销量和业绩目标,“公司力争全年整车销量达到600万辆,同比增长10%以上,营业总收入超过8000亿元,营业成本在7100亿元左右。”
目前,上汽集团的全年财报还未出炉,从全年销量看,比600万辆目标差近一百万辆。只能说,过去一年,上汽“老大”难当。
自主品牌崛起,销量占比过半
2023年,随着一系列新车型的发布上市,上汽集团自主品牌2023年销量约277.5万辆,在集团销量中所占比重超过55%,较2022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
合资品牌方面,上汽大众2023年累计销量为121.5万辆,其中12月销售汽车14.26万辆,同比增长17.41%;上汽通用销量为100.1万辆,同比下滑14.45%;上汽大通销量为22.7万辆,同比增长5.84%;上汽正大销量为2.2万辆,同比下滑31.83万辆,下滑最为严重。上汽集团全年销量下滑,也与合资的下滑息息相关。
在海外市场方面,2023年上汽海外销量达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欧洲成为上汽首个“2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
根据此前的计划,至2025年,上汽将在海外市场投放14款全新智能电动“全球车”,进一步壮大海外产品阵营。
新能源加速,智己成亮点
说到2023年的重点,还是要属新能源板块的转型。去年,上汽集团按下了向新赛道转型的加速键,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12.3万辆,同比增长4.6%。
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方面,智己汽车全年销售3.83万辆,同比增长665%,12月销量冲上万辆新台阶,在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站稳脚跟;上汽乘用车(含海外基地)销售新能源车35.8万辆,同比增长43.5%;上汽通用五菱(含海外基地)销售新能源车45.9万辆,其中五菱缤果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3万辆。
除了自主品牌,2023年也是上汽集团合资板块加速电动化转型的一年,其中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表现较为突出,在合资新能源阵营中保持领先。
上汽集团新能源车销量的占比构成上,上汽通用五菱占比40.8%,上汽乘用车占比31.9%,上汽大众占比11.6%,上汽通用占比8.9%,智己汽车和其他占比分别3.4%。
值得一提的是,智己的销量虽然占比不高,但在2023年实现了高增长。去年10月上市交付的智己LS6,成为智己销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去年12月销量达9878辆。
2024年的新能源赛道,规模取胜是关键
在2023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汽集团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根据计划,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要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
上汽集团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指挥部,对自主品牌新能源业务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快速决策,并成立智己汽车、乘用车公司两大攻坚团队,进一步梳理了智己、飞凡、荣威、名爵、五菱等自主品牌定位,形成“高中低、国内外”市场全覆盖的新能源品牌阵营。
2023年已去,离2025年仅剩两年时间,而上汽集团去年112.3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离2025年350万辆的目标还有近238万辆的距离,任重而道远。
为了加速转型,上汽集团还在高层人事上做了重要变动。2023年12月22日,上汽集团发布了重要人事变动,其中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智己汽车CEO蒋峻、上汽乘用车分公司总经理兼飞凡汽车CEO吴冰升任上汽集团副总裁。
据悉,上汽集团上一次高管大变动还是在2019年7月。而且,此次新任的三位副总裁均为70后,在上汽体系内有丰富的工作经历。
车企换帅往往意味着,要应对业绩危机或在发展布局上求变,是企业间常用的手段之一。上汽集团干部队伍由70后全面“挑大梁”,也意味着集团在推动体制机制变革上要迈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