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不少朋友都买过逍客,我也不例外。
其实08年入华那会儿我就关注到逍客了,回想起来,当时“物美价廉”的紧凑型SUV真是少之又少,狮跑、途胜、途观、CR-V这些拿得出手的都在高价市场打得不亦乐乎,也就逍客敢率先把价格拉到了15万元的级别。
然后,时代就造英雄了。
某种程度上,我认为逍客跟《神雕侠侣》里的独孤求败一样,属于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角色。最起码,中国人对SUV的审美向“小而精”转变,就是从逍客开始的。
试驾前我一直很兴奋,毕竟能比别人先吃到“螃蟹”,而且还能体验到奔驰A/B级同款的发动机,这也是我认为的新车最大的亮点。
现款逍客是全系标配2.0L,新款则用了1.3T轻混。这台发动机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1)四缸设计;(2)由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与奔驰联合开发。
三缸奇骏给的教训足够深刻,新款逍客必不会重蹈覆辙。技术部分嘛,因为是多方联合开发,所以这台新发动机是有点东西在的,除了直喷、双可变气门正时等,还有搭配12V轻量锂电池的全新ALiS Mild Hybrid轻混系统。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块锂电池既能在车辆加速时提供额外扭矩,也能在车辆制动时回收更多动能,还能在车辆停止时给车内电器供电。
值得一提的是,日产这回为了把油耗打下来,确实花了不少心思,除了配备全新动力系统,还用了高强度的轻量化钢材,就连发动机盖等部位都选择铝合金轻量化设计。
账面数据上,新车的功率跟燃油经济性比现款要强不少。
不过得承认,1.3T在2023年的紧凑型SUV市场里并没有什么优势,好在逍客追求的从来也不是性能,而是好开,这也是为什么新车给配了7速的Xtronic CVT变速箱。
试驾的回馈亦是如此,新款逍客能明显给人一种偏向家用的体验:油门响应迅速,起步阶段轻快,中后段表现比较平淡,几乎不需要学习成本,唯一要注意的是想要高速超车,最好深踩油门或者打出提前量(Ps:这非常符合同级别日系车的调性)。
悬架部分嘛,新车整体设定偏硬但不会过分失衡,能从容化解大部分较小的颠簸,城市通勤是够用了,相信这也是迎合时下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
上一代逍客在国内发售的时间是2015年,算起来也到了“弥留之际”,单就动力性能来看,新车的诚意挺到位的,不枉拥趸们等待了那么多年,对那些“友商”而言,日产憋了个有效大招。
至于外观和内饰,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老车主肯定会有眼前一亮的既视感,因为新款逍客完全脱了胎换了骨,不再是过去的温顺气质;
其次,日产会借由此打破市场的传统认知,接下来推陈出新的节奏应该会更顺利一些。
外观方面,很多人说新车的前脸“撞衫”新一代奇骏,我不置可否,但认同“小号奇骏”的调侃方式。从个人审美出发,我认为新车颜值属于精巧低调的同时又很乖张,你看车头被拉高的进气格栅+黑白相间的镀铬饰条,是不是很像个“显眼包”?
讨论度较高的C字形大灯,讲真,设计师时可以更大胆一些,比如把造型做得更犀利,这样配合最新的品牌LOGO就会显得更年轻化。
车身侧面给我的第一印象很熟悉,这可能是因为设计师融合进了Kicks劲客的元素。腰线部分是前低后高的设计,凌厉感被进一步拉高,跟着双色车身、悬浮式车顶、后翼子钣轮拱相互映衬,再一次放大了车辆整体的运动氛围。
尾部的灯组也是C字形,等于跟头灯有个呼应,不过因为额外加入了3D多层设计,所以夜间点亮后效果出奇的好。
尺寸部分,新车的长、宽、高、轴距分别为4440*1840*1627(mm)+2665(mm),对比于现款,新车的尺寸被全面放大,而且长度和宽度也比海外版车型要好一些。
如果和同级竞品相比,大体上是半斤八两。
我尝试着用解构的思路来捋,发现新款逍客在外观设计方面有着新能源车的内核——推倒重来。日产也许有销量考虑的成分,不过作为消费者,我认为这种做法是百利而无一害,当产品用新的面目示人,既有的影响力就会被自动以几何倍数递增,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市场驱动力,让突围变得更简单。
这个道理,放到新款逍客的内饰也适用。
值得表扬的一点是,日产依旧很聪明,它虽然给内饰做了升级,但都是针对性的,而逍客“好坐舒服”等过往优点并没有被摒弃,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新车给上了Multi-Layer人体工学3D体感真皮座椅,而且还用了全新设计的3D面套包裹。
因为柔软度足够,靠背的倾斜角度也很合适,所以试驾时这套座椅给我带来的舒适感极强,后背、屁股没有突出的受力点,短途、长途乘坐都应对自如,疲惫感几乎不存在。
结束话题前,顺便说个事:前几个月日产发布了逍客e-POWER的官图,媒体消息是e-POWER版本会先在欧洲上市随后再引入国内。可惜,目前官方并没有公布什么时候“国产”,我想今年内是没戏了。
江湖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