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奇瑞风云T9也在青岛工厂下线了。这意味着,奇瑞风云系列的“关键牌”已经瓜熟蒂落,新的战略布局正徐徐展开。
有时候,你不太能想到,在印象里,青岛应该是一座标准的旅游城市,但实际上,它又是一座成熟的工业领地。在这里,已经落地了好几家汽车品牌的制造工厂,奇瑞即是其一。
这次,我们走进了这座超级工厂,旁观了产线,也看到了新车,有些感慨,与君分享。
所以,从这些角度看,奇瑞目光如炬,善谋大事,已经闯出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那么,再回到风云系列,以及风云T9这款车,我们又该关注点什么?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最近流行的方式,不是新品牌,就是新系列,为什么?
奇瑞风云,就是一个新系列。说得再清晰点,独立运作,但也会悬挂奇瑞标。与长安启源、吉利银河,均是相同的打法。
比如,看到“风云”,消费者已经被植入了概念,这属于奇瑞,但它很新,专门卖新能源的。如果还循着旧规,在奇瑞的渠道里,新能源和燃油车混着卖,必然会遇到一个问题,消费者没有清晰的感知。而销售顾问也不愿推广新能源,毕竟,他更熟悉燃油车那一套销售策略,对新能源是陌生的,这个转化并不容易。
“独立”运营,是新系列的本质。而更长远一点看,将来新能源真的慢慢取代燃油车了,那也就代表着新系列要取代母品牌了。到那个时候,新系列的使命就完成了,大概率会重新回归到母品牌之中来。实际也就没有燃油车和新能源的刻意划分了。
下线现场,官方列举了很多产品点。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是2个:混动技术、全球思考。
风云T9,诞生于奇瑞火星架构-超能混动平台,定位于15万-20万元的价格区间。在这款车上,奇瑞投入了鲲鹏混动C-DM技术。
另外一个点是全球思考,风云T9注定要销往海外的。但是,全球的市场环境不同,用户需求不同,奇瑞选择“因材施教”。
比如,在德国等地区,高速无限速,那么,就对车辆的高速稳定性、运动属性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奇瑞就会对症下药,专门优化高速能力;再比如,在巴西等地,长坡、大坡比较多,那也需要特别优化这些用车场景。


而经过一轮轮的优化测试后,才在当地售卖,而在全球都得到历练后,还会反哺国内,让国内的风云T5更全面、更出色。
这种扎实的打法,大概正是奇瑞“理工男”形象的映射。


再说回这次下线的奇瑞青岛超级工厂。它是奇瑞集团和青岛开展战略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奇瑞重点投入的高端化、数字化“汽车工厂”。
有一组数据,这座工厂年产量预计为20万台,每小时可以下线40台新车。之后,他们希望这个下线速度可以提高到每小时60台。
具体来说,该工厂涵盖了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已经实现了接近100%自动化的冲压、焊装、涂装工艺与高精度的装配与自检。
采用6600T压铸机与全自动高速同步生产线的冲压车间,不仅兼顾了品质与效率,还提升了新车车身刚性,进一步强化了安全性。
焊装车间配置了350台机器人,以全球化标准的AI品控系统,实现100%自动化在线测量、检验。
总装车间通过五大总成全自动化装配、关键及重要力矩100%自动监测控制等先进工艺,实现了0.1mm高精度装配。
其实,向新能源转型也好,朝出海市场奔赴也罢,战略的背后,需要强大的制造底色做支撑。
“理工男”奇瑞,在工厂建设上,同样是不遗余力。恰以青岛超级工厂为起点,期待奇瑞展现更强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