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小鹏汇天飞行汽车要量产了!
日前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确认,广东小鹏(小鹏汽车子公司)飞行汽车预期2025年第四季度量产,由广东汇天(何小鹏控股)代理销售。
小鹏展翅,意欲高飞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国人一直渴望自由翱翔在天空之上。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人类终于可以在天空遨游,俯瞰大地。可飞机毕竟不够自由,其他小型飞行器对于操作水平又有较高的需求,飞行汽车或许真的是我们自由飞翔的希望。
早在20世纪40年代,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就预言了垂直起落飞行器(eVTOL)的出现,后续也有不少企业参与飞行汽车的研发。美国策略管理集团(SMG)确认,全球已有28家初创企业正致力于飞行汽车研发。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未能看到飞行汽车商用,甚至飞行汽车的形态设计,仍存在诸多争议,如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开发的旅航者X2,并没有轮子,相较于飞行汽车,更适合被称为「小型直升机」。没有轮子意味着无法在地面行驶,长时间飞行能耗太高,此类飞行器的续航普遍不足。
不过这么矮的基座,在公路上自动驾驶,怎么感觉不太安全。
陆地航母是小鹏汽车在2023年1024大会上展示的一体式飞行汽车,同样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类似MPV车型的地面主体,可以乘坐4~5人;二是置于其内部的飞行器部分,在汽车舱内充电,支持垂直起飞,可以看作更小的旅航者X2。
陆地航母,能载人的大疆?
小鹏的陆地航母究竟适合什么场景?小通想了很久,最后发现,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载人版本的大疆「无人机」!
乘坐在飞行器上航拍,不比无人机更方便选择拍摄角度构图?而且,昂贵的单反相机也比无人机的摄像头拍摄效果更好、更自由。
当然,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飞行汽车昂贵的价格是阻挠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的主因。美国Pivotal公司开发的飞行汽车,预计2024年6月启动交付,售价高达1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5.7万元)。
借助国内发达的供应链和较低的人工成本,以及一体式可分离设计,小鹏飞行汽车的成本,预计可以压缩100万元以内。结合小鹏公布的报告,汇天代理销售飞行汽车,若产量少于25000辆,每辆车收取71000元服务费,若产量高出该数值,超出的部分每辆车收取60000元服务费。不难看出,服务费都这么高,飞行汽车的售价不会太低。
吉利的飞行汽车拥有大体积优势,才将续航提升到600公里左右,Pivotal的产品同样如此,以体积换续航。
最后便是安全性问题,车祸时只要车速不是特别快,在安全气囊的保护下,我们大概率会有生命危险。飞行汽车则不同,哪怕只是100米的低空飞行(100m~1000m高度为低空飞行),垂直落下触地时速度都能达到45m/s,相当于汽车162km撞到其他物体,会对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一起起鲜血淋漓的事故,铸就了当今几乎最严格的行业,飞行汽车需要同样严格的要求,才能尽可能避免事故。
以小鹏的技术实力,2025年实现飞行汽车量产并不困难,但就像2015年的电动汽车一样,现阶段飞行汽车不过是有钱人的玩具。飞行汽车领域的发展也会像电动汽车一样,初期产品普遍配置低且偏贵,后续则会逐渐实现亲民化。
上百万元的飞行汽车是当下,二三十万的飞行汽车,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但是,我又要说「但是」了,飞行汽车造出来不困难,最多现阶段续航较弱,难点在于如何被允许升空,真正自由地翱翔。飞行汽车距离量产,还需要一些前置条件。
开放低空管制,是飞行汽车面世的第一步
国内飞行管制较为严格,多地仍禁止「低慢小」飞行器、无人机随意飞行,这与中国高楼林立、人口众多的环境有关。低空飞行器万一碰撞到高楼,很容易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好在主动安全系统不断升级,例如大疆的无人机就支持避障功能,昂贵的飞行汽车更不用说,各类主动安全功能肯定应有尽有。
2014年,国家空管委陆续部署低空飞行管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开放了低空飞行管制。其他地区也推出了一系列低空管制相关规定,例如2024年2月1日,深圳市将实行《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军地民三方共同建立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各部门明确职能与分工,促进低空飞行基础设施、服务、产业、法律责任发展。
之前小通看到不少人吹嘘,美国有数万机场,其实大多数也是小型机场,用于直升机、小型客机起飞。若开放飞行管制,以国内庞大的人口数量,恐怕要有十万个小型机场才够用!